大学新生遇“断奶”窘境 男生一天十几个电话回家
看起来强壮阳刚的汉子,内心可能还是个尚未断奶的娃;在家宅了两个月的“宽带男”,刚开学厌学症就发作了。9月,从幼儿园到高校纷纷开学,新环境让一些学生出现了抵触的情绪。日前,记者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理门诊处获悉,拒绝上学、舍不得离家的男生就诊比例远远高于女生,男女比例达到4:1,甚至有离家读书的大一男生,“因为过分依恋家人,每天打十几个电话给妈妈,表示想回家”。
开学后不爱上学的特别多 5个患者中有4个是男生在临床中,学生出现“拒绝上学症”大致由分离不安、学校恐怖所致。在温医附二院心理诊室,开学后的2周时间,“拒绝上学症”患者的就诊比例特别高,约占了日门诊的20%左右,近年来每年增幅都接近10%。令人意外的是,5个“拒绝上学症”患者中,有4个是男生。
正常情况下,幼儿园及小学新生拒绝上学多受分离焦虑影响,而中学生阶段往往与压力过大、人际关系冲突、更换学校或班级等因素有关,大学生对于上学的恐惧可能更偏向于专业不适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心理医生戴王磊称,这类发生“拒绝上学症”的孩子,生活环境势必有着特殊性,独立自主能力较差。“通常是平时胆小、敏感、行为退缩的孩子,更容易有这些表现。”医生表示,这些孩子平时的性格应该是任性、固执、喜欢受表扬、不善于交友、少言寡语。
“在这方面,男生的自我效能感低于女性。”他解释,女生更容易释放情感,与身边人倾诉不快,而男性对于自己情绪的控制和主导倾向较低,对于学校环境、生活环境变化的适应和挑战能力低于女性,不能采取积极的态度,导致他们可能会选择回避的态度或者极端的方式寻求解决问题。
医生称,一般一个月后,学生对新学校的排斥和人际关系的恐惧才会消失,并逐步适应。
暑假抱电脑2个月 高中“宅男”不肯上学
同样是男孩子,开学已半个多月,学费也交了、手续也办了,中学生小吴(化名)迟迟不愿意到学校上课。“宽带男”暑假在家宅了两个月,开学了,他舍不得离开电脑,在他看来,网络世界的人际关系比学校要简单很多。无论家人怎么劝说,他就是不肯到学校上课,无奈之下,家人只好向心理医生求助。
作为一名择校生,对于新的学校、新的同学,小吴从今年暑假开始就已经有些许担忧。没有一门功课特别优秀,英语、数学成绩特别不理想。新的环境还要重新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此他并没有信心,甚至有些畏惧,害怕择校会被别的同学看不起。
相比之下,网络的世界让他获得了些许的轻松和安慰,没有考试的负担、成绩的排名,每天无需顶着压力上课。因此,开学之后,他执意选择呆在家里“抱电脑”。
就诊后,心理医生给出了明确的诊断,这种属于典型的“拒绝上学症”患者,可能源于孩子对自我形象和自我感受的过分在乎,及家长期望值过高。
男生初次离家读大学 每日十几个电话想回家
上周,一位母亲到温医附二院的心理诊所求救。儿子初次离家读大学,还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她每天都会接到十几个儿子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大一的儿子总是喊着“要回家”。
家有娇儿初离家,第一个星期,儿子的“连环call”并没有引起她的注意。原以为,孩子从小就娇生惯养,日常生活都由家长一手包办,小学和中学都离家不远,从未就读过寄宿制的学校,突然离家到外地读大学,生活自理和心理调整方面总需要一些时间适应。
随后十几天时间里, “连环call”愈演愈烈,不论白天、黑夜,电话几乎没有间断过。而在电话那头,孩子表达的想法大同小异,每一通电话里都会提及“我想回家”、“我不想读书”、“专业不喜欢”等关键词。而对于一旦辍学后该作何打算,孩子显得茫然。
这位母亲对于儿子如此思念家人、依赖家庭的心理表示难以理解,更是担忧。在她的印象中,孩子平时看起来很阳光、独立,没想到离家之后,情绪上有如此大的变化,反而像个女孩子一样。
心理医生戴王磊也坦然,这样的病例还是初次接诊,属于“拒绝上学症”、与家人分立不安的极端表现。记者联系了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和瓯江学院的心理老师,他们均表示尚未发现类似情况。
责任编辑:王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