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张宪省:学科群发展将支撑山农走向“一流大学”
“可以说我将这一生都奉献给了山东农业大学”,接受采访的张宪省校长的这句话让人动容,也体现出这位典型山东人重情重义的特质。
作为山东农业大学这所百年老校的掌舵者,在国家政策以及“双一流”的引导下,一幅关于农业现代化的产业和学科发展的壮美图景正在徐徐展开,而无论是制约学校发展方面的机制问题、发展方向还是硬件建设都已基本理顺或者破题,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对于山农的未来,他充满了信心。
农业将是依托大数据和智能的现代化产业
陈志文:过去大家一说农业大学,就容易理解成“修地球”的,其实,农业院校是我们特别需要投入关注的,应该带他们去看看,就知道现在“修地球”多么高大上。
张宪省:您这个建议非常好,咱俩想到一块去了,我在想啊,明年的暑期我们可以办一个中学生夏令营,让孩子们看看什么是现代农业。
陈志文:您是怎么来认识现代农业的呢?
张宪省:设定一个农场的场景,那里非常漂亮,一进去那环境就让人心情愉悦,赏心悦目,里面温度适宜,冬暖夏凉,生长在其中水果蔬菜颜色鲜艳,一看就让人食欲大动。这背后的一切都是由信息化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操控的,这才是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这对中学生们会非常有吸引力。
陈志文:而且这个职业会越来越吃香。我们现在经常讲世界上一些发达地区,农业都非常精致,农田或者说是庄园都变成一个集旅游和生活一体化的特色小镇。
张宪省:没错,像美国欧洲等一些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肯定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但是我们国家在农业这个方面有自己的国情,我们的农业、农村和农民在我们国家的整个发展格局中占的比重很大,要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陈志文:可以说,未来国家一个阶段的发展重点就是农村,实际上我们真正的潜力、空间也在农村,当然这也是中国的一个短板,农村发展起来了,中国就更加强大了。
张宪省:对,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脱贫致富的问题。
要真正脱贫致富,农业必须是智能化、现代化,要和物流等行业和产业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这些结合起来,农业就真正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农业了。其实,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农业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向现代化进军的扎实的基础,现在可以说是一个最好的时期。
百年老校蕴含深厚文化和学术底蕴
陈志文:诚然,对于我们这些了解未来发展的人来说,农业现代化的前景和吸引力不言而喻,但对这个领域比较陌生甚至带有偏见的家长和学生,作为校长你怎么去介绍山东农业大学呢?
张宪省:这个问题非常好,学生上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是影响一生发展和命运的大事,无论是他本人、父母,还是亲戚朋友都会非常关心。这里有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学生将来能不能成才,能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能不能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从这个角度思考,大学首先应该将学术育人作为大学的中心任务来抓,如果一个大学没有学术水平,很难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因此这是一个基础。同时,学生的培养是重心,所以我们山东农业大学提出了“育人为本,学术至上”。培养的人才质量高,才能真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大学进行内涵式的发展。
从学生及家长的角度来看,既然成才和实现自我价值是目标,那么在选学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个学校办学的水平、历史积淀,还有它的校友在社会各级的分布情况,这能提供一个参考,而不是简单的看这个学校叫什么名字,这个学校是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
陈志文:尤其是名字,其实上个世纪末,中国只有1000多所大学,大扩招之后我们现在2600多所高校,很多高校的名字已经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而且叫的是天花乱坠,往往是家长和社会喜欢什么,什么时髦就起什么名字。但我们放眼世界,当今在国际上最著名的大学比如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英国的剑桥、牛津,这些大学的名字基本上是地名;再一个它们大多都集中在相对偏僻的小镇上,事实上小镇才是办大学的好地方,学生上大学是为了学习,他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而不是和热热闹闹的大城市搅合在一起,我记得您在康奈尔大学做过访问学者,康奈尔就在一个比较偏僻的小镇上。
张宪省:您说的没错,康奈尔大学非常有名,他就在一个小镇上,应该说非常的偏僻,但是康奈尔大学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并且我认为康奈尔的农业专业在全球都是可以排在第一位的。
陈志文:所以你给学生和家长的建议就是, 一定是看高校的内核和历史,要看它培养出来的人才结构如何,还有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要重视科研,并且要重视学生的培养。那农业院校很多,你如何把山东农大和其它学校区别出来?
张宪省:山东农业大学有自己的特色。首先,山东农业大学的历史可以回溯到1906年,是我们国家为数不多的百年农业老校之一。其次,山东农业大学从第一任校长开始就提出“学以实为贵”,意思就是说,我们培养学生,学习不是最终目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应用,所以一直到今天山东农业大学有一大批的校友在社会各界、在一线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应用方面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这也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最后,正是因为山东农业大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和学术底蕴,所以山东农业大学现在也聚集了一大批的优秀科学家和专家教授,近期就有三位杰青来山东农业大学工作,现在正在谈的还有三位,所以说山东农业大学的办学优势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陈志文:因为我们农业院校里,包括大量老牌的农业院校都是1952年院校调整后单独设立的,像咱们这么历史悠久的确比较少。
张宪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高校的发展、特别是农业院校的发展,所以在1952年进行了全国院系大调整,山东农业大学是由当时的山东省省立农学院、山东大学农学院、金陵大学园艺系、南京大学一部分和齐鲁大学农专等组成的新高校,实力非常雄厚。响应当时国家的号召,农业大学要在农村办,因此就将校区从济南搬到了泰安,我们的老校区就是现在山东大学在济南的洪家楼老校区。
陈志文:那时候包括西北农林大学在内的很多老牌农学院都去了当时的小城市。
张宪省:这些农业大学搬到小城市之后,确实对我们国家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这样与农村、农民结合的更紧密了,所以说我们的毕业生都到了基层,之后又进到了重要的领导岗位。
我们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光院士就有9位,其中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院士,李振声院士在小麦培养方面有自己的独特贡献,他把普通小麦和燕麦进行杂交,培育出了小燕系列的小麦品种,这些品种不光是产量高,而且品质好、适应性广。
山农三个学科进入山东一流学科行列
陈志文:我们山东农业大学最突出的学科有哪几个?
张宪省:我们的优势和特色主要集中在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比如作物学、园艺学、植保、资环、生物学、畜牧、兽医这类学科,在国内这些学科的领域里还是有相当的影响力,特别是我们的作物学和园艺学,仅作物学这一个学科在农大就有两位院士,对我国小麦的优质、高产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们园艺的束怀瑞院士在苹果的高产、优质等方面贡献非常大,也是国家果树领域里为数不多的老院士。
陈志文:实际上,这也构成了山东农大的特色,或者说是特点。
张宪省:我们这些年来也是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来看待学科的成长,因为现代农业发展非常快,现在的学科交叉、学科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通过核心学科的扩展,我们也发展了很多相关学科,包括食品加工、大数据,材料等学科也发展很快,这些领域也都是和传统农业紧密关联在一起的,这些学科的拓展也为农业的现代化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
陈志文:我们国家双一流启动后,按道理是对农业院校,像你们这种有鲜明特色的学校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因为双一流核心强调实际讲特色,那么你怎么评价双一流?
张宪省:“双一流”建设是我国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我认为它在未来会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虽然我们这一次没有进入国家“双一流”的行列,但我相信五年动态调整以后,山东农业大学至少会有学科进入到国家一流学科。同时山东省在去年也布局了“双一流”的建设,我们有作物学、园艺学、动物和植物科学三个学科进入到山东省的一流学科建设的行列,这三个学科都是我们的优势学科,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学科。今年山东省会再评一流大学,我相信山东农业大学有实力进入到山东省的一流大学行列里去。
陈志文:“双一流”是新时期高校发展的一次重要契机,那么对于上个世纪的211、985你又如何评价?
张宪省:应该说985和211工程都是我们国家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举措,对于中国高校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与之前的排名相比,在985、211工程的推动下,中国的大学无论是在世界大学还是在亚洲大学的排行榜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现在全世界的高等教育发展非常快,我们国家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人才的培养、科技创新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适时推出了“双一流“的建设,既是对原来985、211工程的继承,同时又是一个很大的创新。
陈志文:在“双一流”的大背景下,你考虑如何借这个“东风”将把山东农业大学做强呢?
张宪省:国家的“双一流”为山东农业大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在过去的一年中,如何基于我们的实际来提升大学和学科水平,我们也讨论和思考了很多,大家基本达成了共识。首先,要建一流大学,先要建一流学科,而一流学科的建设,一个是凝练学科方向,既要考虑山东农业大学原来的基础,又要根据现代农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来定学科方向,特别这里边要关注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有些工作现在已经在开展。譬如说,我们借助山东省的一流学科建设,自己立项了一批培育学科,这些培育学科特别关注学科交叉及学科融合,即涉及到不同领域,同时又把我们的优势学科和相关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科连在一起来进行整合,促进整个学科群的发展。学科群的发展将会支撑山东农业大学在未来办成国际知名的一流大学。
陈志文:其实这是重新对自己做一个定位、塑形,就是在这个新时期,应该定位在哪里,办什么样的学科,办什么样的核心和基础学科。
张宪省:要实现国际知名大学这个目标,需要一代一代农大人的努力,近期我们还是要努力推动我们的学科方面进入到国际,也包括进入到我们国内的一流学科的行列中去。
一个月引进仨杰青靠的是学术氛围
陈志文:你是一位校长,首先要做一个设定目标方面的表率,你给自己定的小目标是什么?
张宪省: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我个人的小目标,从学术角度来讲,在农大的教授,还有我们农大的校友里面,我想将来培养出一批院士、杰青,还有长江学者,我的个人目标就是做好人才建设。
陈志文:其实双一流建设,表面上是学科,但抓手却是人才,你谈到自己的小目标就是做好人才建设,那你将会如何去做?
张宪省:人才是支撑学科发展的核心,人才队伍的建设我们抓的非常紧,引进和培养都是一种方式,都是服务于农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大目标。
我们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是,第一空间非常大,十三五期间我们计划师资达到1500人,现在还不到1300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还需要大批的优秀教师充实到师资队伍中去,那就要首先抓培养,我们一大批年轻的教师非常努力,发展势头非常好,然后抓引进,仅靠培养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引才的力度非常大,待遇给的非常高,但是我认为待遇还不是最重要的,高层次人才应该更看重学校里边的学术氛围,我在学校里能不能干出一番事业,实现个人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学校做的还不错,一个月引进了3位杰青。
陈志文:一个月能够引进了三个杰青,你觉得靠的是什么?
张宪省:靠的是一个是学术氛围。首先大家在这里能做
学问,能干大事。其次有非常好的平台,我们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还有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这些为高层次人才发挥作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当然我们不能忽视如何解除高层次人才的后顾之忧,让他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和人才培养、科研、工作当中去,这些已经得到了教师和国内同行的认可。最重要的是,现在我们学校也非常重视团队的建设,刚才说到学科的交叉与融合,这是人的交叉和融合,不同的人来自不同的学科,组成团队,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这样才能办大事情,在科技创新上做出创新性的工作来,特别是原始创新。
陈志文:你能不能凝练一下,山东农大的吸引力的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吸引人才的核心是什么?
张宪省:山东农业大学吸引人才的核心还是学术,靠学术氛围、靠学术发展。
“我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山东农业大学”
陈志文:我特别注意到你说学术氛围,就是说不仅是所谓事业的平台,还有软环境,是不是这也是你一直待在山东农大的原因。您早年山东农大毕业,之后北京读的博士,也有海外求学的经历,像您这样履历的很多人都去了更好的学校、更大的城市,你为什么又回到了山东农大?
张宪省:可以说我将这一生都奉献给了山东农业大学,当然,山东农业大学培养了我、养育了我,也成就了我个人的事业。
首先我的本科是山东农业大学毕业的,我这个人非常重感情,自然对自己的母校感情非常深厚,当时有一些很著名的高校还有科研院所希望我过去,我都没去。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把母校建设好,发展好,最吸引我的当然还是山东农业大学的学术底蕴,我在这个地方能够干成一番事业,事实证明现在这个目标也基本上实现了。当然,对于我们广大师生员工对我的要求上还有差距。
陈志文:你校长当了几年了?
张宪省:这个,我这个时间是比较长,我副校长是99年,算年头的话17年副校长,校长是现在正好一年多一点。
陈志文:给自己打个分,如果满分是10分,你给自己打几分?
张宪省:我给自己打个分,6分吧,算及格。
陈志文:那你未来希望自己达到多少分?
张宪省:干完这一届的话,我还是希望能打到9分。当然这非常难,但我还是有信心能实现这个目标。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山东农大的发展势头还是非常猛,原来很多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比如内部运行机制、考核、分配、下放办学自主权等都基本上得到了解决,现在可以说更加符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更有利于我们学校的发展,目前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今天是周六,晚上你可以看一下,我敢说所有的实验室灯火通明。
陈志文:换句话讲,自信从6分到9分的原因是,基础性的问题都解决了,剩下就是怎么干的问题了。
张宪省:没错,还有涉及到一些学校发展的硬件条件,我们有一些已经启动了,有一些也已经破题了,这个也非常的关键,未来的农大,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他们的工作、研究以及生活条件都会非常好。
这里面还有一个例子,一旦步入正轨,有些方面的发展甚至会出乎我们的意料,比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6年,我们全校的国家自然基金一共是49项,而今年我们达到了91项。
陈志文:这个巨大的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张宪省:靠的就是机制,怎么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出来,把大家的潜力充分的挖掘出来。在我们的省属高校里面,我们的国家自然基金排第一位,在全国地方高校里面也是名列前茅。
陈志文:您感觉自己有怎么样的品质,让你能成为一个著名的学者以及百年老校的校长?
张宪省:首先,要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其次,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第三点,做事要公正、公平,要敢于担当,在利益面前,要多考虑大家。
陈志文:过去讲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其实见校长,也就相当于见了这个学校,我感觉就是很扎实,很朴实。我们也祝愿山东农大在张校长的带领下,早日实现自己的一流学科的目标,或者说世界一流学校的目标,也希望张校长早日达到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