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艺考调整方案发布 省内统考类和联考类专业取消现场校考

2020-04-09 14:1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4月9日讯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为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减少人员流动、避免人员聚集,切实保障广大考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按照教育部2020年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视频会议精神以及山东省关于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相关指导意见,结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艺术类人才选拔和培养实际需要,切实保障和维护招生考试公平公正,经学校研究决定,对2020年艺术类本科招生考试方案做如下调整:

  一、山东省各招生类别及专业

  1、设计美术类专业:认可山东省美术类统考成绩,不再组织现场校考。其中,鉴于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所对应的山东省艺术类别调整为美术类、文学编导类等,且我校原校考科目与省美术类统考科目完全一致,因此本专业执行设计美术类方案,认可山东省美术类统考成绩,不再组织现场校考。

  2、史论类专业:认可山东省编导类统考成绩,不再组织现场校考。

  3、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继续认可山东省编导类统考成绩,执行原方案不变。

  4、表演专业:认可由我校主考的服装表演(模特)类联考成绩(具体考试方案另行公布),不再组织现场校考。

  5、舞蹈表演专业:认可由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主考的舞蹈类联考成绩(具体考试方案另行公布),不再组织现场校考。

  6、书法学专业:认可由聊城大学主考的书法类联考成绩(具体考试方案另行公布),不再组织现场校考。

  7、相关说明:已报名参加上述专业校考的,将于7月31日前统一将报名费退回至原交费帐户。

  二、已完成校考的省份和专业类别

  1、已完成校考的省份:浙江省、河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四川省、陕西省、福建省。

  2、已完成校考的专业类别:设计美术类专业、史论类专业。

  上述8个省份使用我校校考成绩录取,不编制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相关工作按原方案执行。

  三、已有部分考生完成我校校考的省份和专业类别

  1、已有部分考生完成我校校考的省份: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上海市、江西省、湖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青海省。

  2、部分考生完成我校校考的专业类别:设计美术类专业、史论类专业。

  3、以上省份还未参加我校校考的考生,拟于四月底前以网络线上测试方式(即非现场考试)完成我校组织的校考,具体实施办法详见《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20年设计美术类专业线上测试实施方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20年史论类专业线上测试实施方案》。

  上述15个省份设计美术类、史论类专业,继续使用我校校考成绩录取,不编制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相关工作按原方案执行。

  四、尚未进行校考的省份和专业

  1、尚未进行校考的省份:江苏省、安徽省、湖南省、河北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以上省份尚未进行校考的专业类别:设计美术类、史论类。

  3、上述7个省份的设计美术类专业,我校不再组织现场校考,认可各省美术类专业统考成绩,编制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

  上述7个省份的史论类专业拟于四月底前以网络线上测试方式(即非现场考试)完成校考,具体实施办法详见《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20年史论类专业线上测试实施方案》。

  4、相关说明:已报名参加我校设计美术类专业校考的考生,报名费由学校协调各考点完成相关退费流程后将报名费退回。

  五、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书法学专业测试

  对上述三省已报名我校书法学专业的考生,拟于四月底前以网络线上测试方式(即非现场考试)完成校考,具体实施办法详见《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20年书法学专业线上测试实施方案》。录取时使用我校校考成绩。

  六、其他事项

  1、学校将根据本方案对《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20年艺术类招生简章》进行修订,其他未尽事宜请参照修订后的招生简章。如遇上级相关政策及要求有所调整,将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参照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2、新生入校后须接受学校组织的专业复核及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对于复测不合格、入学前后两次测试成绩差异显著的考生,学校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门调查,经查实属提供虚假作品材料、替考等违规行为的,取消该生录取资格,并通报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倒查追责。对涉嫌犯罪的,学校将及时报案,并配合司法机关处理。

  3、疫情防控期间请广大考生安心备考,合理安排时间,并切实做好个人防护。

  4、疫情防控期间,我校不会委托校外机构及个人以学校名义进行任何招生工作,相关招生信息只在我校官方网站(www.sdada.edu.cn)、我校阳光招生信息平台(http://zs.sdada.edu.cn/)以及我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望广大考生及家长提高警惕,不要轻信谣言,防止上当受骗。(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殷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