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建立产业研究院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鲁网11月10日讯 2020年,济南大学莘县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这是济南大学智能材料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蒋绪川教授带领团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科研平台。蒋绪川教授致力于纳米材料的研究与应用,用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积极服务地方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2016年,蒋绪川教授与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研发“二氧化钒智能玻璃的研发与应用”项目;2019年,他率领团队在莘县成立山东莘纳智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企业每年为其提供500万元的科研经费,用于智能玻璃等新材料的研发及应用,首期三年。这种“冬暖夏凉”节能环保的新材料,效果显著,应用前景广泛,易于产业化。
蒋绪川教授挂帅的莘县产业研究院是济南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代表。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8月,济南大学先后与地方政府签约成立4家校地产业研究院,分别是济南大学梁山产业研究院、寿光产业研究院、潍坊滨海产业研究院和莘县产业研究院。
自2019年以来,济南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山东省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系列决策部署,尤其是《济南大学关于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 助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出台后,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8月,学校先后与地方政府签约成立4家校地产业研究院,分别是济南大学梁山产业研究院、寿光产业研究院、潍坊滨海产业研究院和莘县产业研究院,目前正在洽谈和逐步推进的有枣庄和菏泽两家地市级产业研究院,昌邑县、莱芜开发区、莒县、平邑县、汶上县等7家区县级产业研究院。
济南大学以建立产业研究院为纽带,力争发挥好平台搭建、桥梁纽带、产业孵化“三大作用”,做好“上争、外引、内聚”三篇文章,紧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真”需求;推动技术、市场“准”对接;优化供给服务“大”布局;探索可持续发展“新”机制,拓宽创新体系布局,构建柔性人才引进计划、产业技术研发计划、平台专项、投资基金四位一体的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打破职能部门和学院边界,打出济大“组合拳”,打通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最后一公里”,推动产教融合、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真正把产业研究院打造成为济南大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的强劲引擎。
目前已成立的4个校地合作产业研究院,济南大学探索了三种模式,即:非法人机构服务平台、无编制事业单位和落地产业项目扩展升级产业研究院。这些都是学校落实学校强化产教融合和社会服务工作所做的探索与尝试。下一步济南大学将继续围绕学校学科发展需要、博士点培育需求,继续拓展校地合作平台建设,同时,也积极做好政府、学校、各依托学院及平台协调沟通,在产业研究院运行保障机制建设上深入做好调查、研究,并加强沟通交流,为各产业研究院良好运行提供服务和保障,进一步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通讯员:刘珂珂)
- 济南大学2025年本科录取7891人2025-08-27
- 济南大学获批教育部教学创新实验室项目2025-08-27
- 济南大学师生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奖2025-08-13
- 济南大学教师获全国数学建模教学竞赛一等奖2025-08-06
- 济南大学信息技术大赛斩获11项全国一等奖2025-07-21
- 济南大学师生设计“天舟九号”任务标识2025-07-21
- 济南大学获得山东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奖一等奖2025-07-11
- 济南大学教授胡晓农——探寻地下水的奥秘2024-10-15
- 济南大学建强水安全保障学科群 为守护黄河安澜贡献力量2024-02-18
- 济南大学这个学生团队用AI赋能精准诊疗眼底疾病2023-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