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戏曲纪录片中音乐元素的特殊功能与特殊运用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集“唱、做、念、打”于一体,由此可见,音乐的作用可谓是至关重要,少了曲便不成戏。戏曲纪录片若是想把戏曲的精髓表达出来,那么必然要从视觉感受与听觉感受交相呼应,而纪录片相对于其他影片而言,略微缺乏构图美感和故事的叙述性,更没有演员栩栩如生的表演,所以若是想要将戏曲所真正突出的韵味与情感表达出来,那么,只有戏曲纪录片中的戏曲音乐是给人以最直观的感受。
(一)戏曲纪录片中戏曲音乐的特殊功能
戏曲音乐元素对于戏曲文化的传承有重要意义
中国戏曲作为在中国千百年历史进程中积淀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着历史的积淀、带着人们的艺术审美与欣赏一步步成长,她的文化价值是难以用任何所估量的。戏曲既能高雅也能通俗易懂,是一个涉猎极其广泛的艺术样式。戏曲通过绘声绘色的表演,寓教于乐,深入人们内心,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一直承担着向人们传播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重任。
而对于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恰恰需要戏曲纪录片作为媒介,通过戏曲纪录片中音乐元素的巧妙运用,将戏曲凝结的价值观与精神进行传承。戏曲纪录片的其中一项重要意义就是介绍戏曲内容,传承戏曲文化,保护濒危戏曲种类,音乐在戏曲纪录片中的播放在传承戏曲文化中更是起到纽带作用。
比如在我创作的作品《拾遗·五音戏》中,对于背景音乐的选择,我将《王小赶脚》作为该纪录片中的主要背景音乐,就不会显得杂乱无章,还能容易的将五音戏的戏曲传达给观众。再比如通过五音戏的音乐以及吕凤琴老师的解说以及画面的变化,配乐即为柔和的五音戏曲的声音,让观众从画面到声音全方位的领略五音戏的魅力,然而这些仅从画面是无法达到的。
戏曲音乐元素对于戏曲纪录片主题的判别起了决定性作用
在一般通常情况下是由解说词解释纪录片的内涵及其抽象意义,以及纪录片的主旨大意来深化主题。而在戏曲纪录片中,通过戏曲的种类,表达方式,戏曲歌词,就能轻易的理解到这一部的戏曲纪录片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戏曲纪录片更是如此,放一曲京剧或者昆曲,搭配上适时的画面,让观众自我品味、自己想象、自己创造,往往要比解说词的精准概述,效果和记忆更深刻。例如,在笔者所创作品中,片头就是五音戏曲目与五音戏演员的妆容相结合的画面,从而可以立刻判断出这部纪录片是在介绍讲述五音戏。
把戏曲作为背景音乐还可以表达戏曲纪录片的时代性,从而突显戏曲纪录片的主题。因为戏曲音乐富于时代性,是它几百年来世代传承下的。戏曲纪录片的创作都与戏曲种类有关,戏曲音乐在此时正可以表现出它的不可取代的独特性。比如黄梅戏的《天仙配》、京剧的《玉堂春》、五音戏的《墙头记》等等,每种戏曲种类都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对戏曲纪录片的主题的突出更是画龙点睛之笔
戏曲音乐的运用彰显出独特的民族文化性
戏曲是中国所特有的艺术,戏曲纪录片中的戏曲作为背景乐是戏曲纪录片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并承载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是难以替代的存在,能够彰显出独一无二的民族性特征。例如在笔者所创《拾遗·五音戏》中,五音戏的背景音乐大多是由二胡、小三弦、月琴、小提琴、齐琴、低音二胡等主要乐器合奏而来的,而这些乐器同样也是中国所特有的,中国特有乐器造就中国特有音乐,使得戏曲纪录片具备独特的民族性特征。
(二)戏曲纪录片中戏曲音乐的特殊运用
背景音乐符号化
即当人们观赏完影片之后,听到音乐脑海里就会主动联想到影片中的内容。这对戏曲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且与戏曲纪录片传承的主题相顺应。戏曲纪录片中,在明清繁荣时期的梨园风貌,没有相关历史影像资料,而在戏曲纪录片创作过程中恰巧需要,那便可以通过戏曲音乐来还原当时的繁华。以五音戏为例,戏曲总共就为数不多,整部影片中,主要循环播放《云翠仙》,从而让观众对五音戏形成符号象征。通过借鉴《舌尖上的中国》的配乐特点,理想效果便是听到《云翠仙》,观众就会产生归属感,对五音戏有所了解和产生兴趣。
形成符号化的同时,会产生更多的戏曲纪录片的衍生品。早在2001年,京剧相关产品例如京剧脸谱、画册、人偶便已经流通于市面,但在传承和发扬仍然缺乏力度。所以戏曲纪录片也可由此得到启发,通过对戏曲艺术中的元素进行分析,使戏曲艺术品牌化、符号化、产业化。例如对于五音戏的传承,将五音戏的经典音乐、经典曲目制作成光盘,免费发放给群众来倾听;或者将五音戏中的经典人物制作成人物玩偶,玩偶中带有音响设备,轻轻一按,音乐就会从玩偶中飘出来。
与画面情景交融
戏曲纪录片中的背景音乐大多数以戏曲为主,并且制作何种戏曲纪录片,其音乐元素有鲜明的特征,不会造成一般纪录片那般,容易形成音乐大杂烩,显得纪录片杂乱无章,不知所云。正是因为戏曲种类多样,个性鲜明突出,主题确定,便可直接选择戏曲纪录片相应的戏曲作为背景音乐,背景音乐与画面巧妙合理的相结合,与戏曲的历史感形成呼应。画面和声音带给观众最真实的感受,情与景的交融意境油然而生。
比方说,在我所创作品中,五音戏的配乐以《王小赶脚》与《云翠仙》为主,搭配吕凤琴老师的排演画面,整体感瞬间就得到了升华,带给观众的感觉就是如同在舞台下听戏一般,显得格外亲切美好,加深了观众对戏曲文化的了解,以及他们对五音戏的关注。(作者:王艺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