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交通学院“专业-产教-创新”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2021-03-16 10:27: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3月16日讯 近年来,山东交通学院面向交通行业,全力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加强“专业交叉-产教贯通-创新渗透”立体融合,着力提升学生工程应用实践能力,综合性创造性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学生就业竞争力明显跃升,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

  专业横向交叉,迸发创新灵感

  利用不同学科专业知识之间的交叉碰撞,更容易突破思维定式,洞察和捕捉其他领域的知识火花,用以解决本专业的问题。融合方式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是交通类专业内部。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不同交通方式之间,其载运工具、管理技术往往专业独立。通过专业交叉融合,不仅构建起综合交通体系,也为专业实践能力综合应用提供借鉴思路。另一种是交通类专业与其他技术的融合。近年来学校深化人工智能内涵,构建“人工智能+交通”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在传统交通类专业开设了“智能航海”、“智慧物流”、“自动驾驶”等5个新方向,培养了1000多名复合型专业人才,在交通行业的研究与应用显著提升。

  产教纵向贯通,强化应用实践

  首先,学校设立专门机构,完善办学办法。学校专门成立产教融合办公室,专项负责推进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融合发展。并出台“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办法”、“实习教学工作规范”等制度,指导科学规范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此外,学校推行走出去战略,提供机会让学生前往一线岗位锻炼学习。至今已建立“威海德创船舶技术有限公司”等产学研合作基地60余家,建立“山东高速”“济南铁路局”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53个,每年在一线岗位实习学生5000多人次。学生通过定岗、跟岗等实习实践活动,切实掌握一线操作技能和专业应用能力。

  同时,学校千方百计“请进来”,把车间搬进课堂。为弥补科班教师现场操作经验不足问题,学校邀请企业专家以讲座、授课、指导课程设计、课程研讨等多种方式,将车间、工地等操作场景还原到课堂,指导学生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近年来先后有80多位企业专家走进校园讲课,同步提升了学生和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此外,学校广泛建立合作关系,提升产教合作内涵。近年先后与60多家企业合作,开展了100多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合作内容涵盖实践条件建设、学生能力提升、课程内涵建设等核心要点。与中交一公局、青岛地铁、中铁十局、中交四公局等大型国企开展订单班委托培养,先后有1500多学生从订单班走向工作岗位,实现无缝对接。

  创新全向渗透,多维共促发展

  创新教育需要从第一课堂模板教育,扩展至第二课堂科技活动;从校园课堂的知识学术训练,延伸到企业车间的技术进步革新。只有这样,创新思维和实践才能更有效的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方面全过程,融化到青年学生的血液中。

  学校从第一课堂确立规范,奠定创新总基调。所有50多个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均开设创新教育通识课程,不少于6学分,并在专业教育中注重渗透创新、创业、创意和创造的精神和理念。

  第二课堂方面,学校搭建平台,创造自由发挥大空间。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到梦空间”活动、众创大讲堂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为学生发展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近三年,学生共获得省级以上双创竞赛奖励10000余项,获交通行业各类竞赛省级以上奖励5000余项,在互联网+”“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等重量级综合学生双创竞赛中,获国家级铜奖4项,省级特等奖、金奖11项,获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51项。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5-2019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我校位列全国第11位,省内首位。

  同时,学校构建创业孵化体系,推进技术成果产业化。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等,创建创业孵化基地,提供资金、法律、税务、融资和政策的支持和指导,扶持技术成果转化为产业效益。近年来学校共孵化出园20家企业,现有注册企业(社会组织)38个,提供各类工作岗位1500余个,获得投融资3000余万元,产值5000余万元。典型项目玉龙农业开发的新型PE软水带获得各类投融资450万元,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帝伯教育团队获得1000万“天使基金”的“海尔互联洗衣”项目,获评全国创业英雄100强称号。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中国双创创业创新典型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对我校的创新创业工作经验给予多次报道。

  通过“专业交叉-产教贯通-创新渗透”的方式,山东交通学院秉“立德树人”教育初心,传承和发扬行业特色高校的优良传统,加大对学生复合型实践能力培养,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徐英淦
新闻关键词:山东交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