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学校课后服务引入第三方机构,这些需要您了解
鲁网4月22日讯(记者 殷会丽)4月22日下午,山东省教育厅举行新闻通气会,省教育厅总督学仲红波出席并解读《关于进一步规范引入第三方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政策层面有支持,更重要的是可切实满足群众需求、提升“双减”工作实效。
一是充分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虽然我省各地课后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资源条件等因素限制,部分学校课后服务存在渠道单一、内容匮乏、质量不高等问题,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难以满足,课后服务素质教育“第二课堂”的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广大城乡学生、家长对于丰富校内课后服务内容的心声比较强烈,迫切希望学校拓展资源渠道、强化供给支撑,提供更加多元、更加专业的服务课程项目。
二是科学利用好校外资源力量。规范程序、采取优中选优的办法引进第三方进入校园,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校外培训服务的质量监管,可以有效利用学校的便利优势、安全环境等条件资源,让孩子们在校内享受一样优质的个性化辅导服务,既方便了家长学生、又减少了第三方培训成本,让培训质量更有保障、家庭负担显著下降,可以有效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
三是试点先行奠定了工作基础。全省各地均有广泛利用企事业单位公益机构、具有专业特长社会志愿者资源参与课后服务的典型经验,在弥补学校能力不足、扩充教育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前期,威海市作为全国“双减”改革9个试点城市之一,去年11月,率先印发了《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县级层面,淄博市博山区、莱阳市都先行先试,积累了成功的实践经验。
《通知》主要有五大块三个方面的内容,明确了引进第三方资质、程序、监管等方面具体操作办法和规定要求。
一是明确第三方资质,解决什么样的第三方可以进入校园问题。《通知》规定第三方主要包括机构和社会专业人员两个类型。第三方机构主要指非学科类第三方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公益组织,社会其他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类团体机构等;社会专业人员主要包括各地非遗传承人、民间手工艺人及文化艺术、体育专业人士、科技工作者等。《通知》对具体资质、业务能力、服务资历、信用状况、安全状况等作出了具体规范和要求,从保障服务质量、有利于监督管理、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等方面把好“入口关”。
二是明确进校程序,解决第三方进入校园的路径和规则问题。《通知》对第三方引进的程序设计是:学生提出需求——学校统计上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遴选——学校征求家长代表意见选用。特别对于社会比较关注的是第三方遴选,在机构方面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实施细则,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校提报需求情况,可通过公开招标、公开遴选等方式确定或调整机构名单,并向社会公示,保障过程公正、结果公开、各方信服。在社会专业人士的选用上,学校可根据掌握的人员情况,向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推荐。为更方便学生家长选用,鼓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储备具备入校开展课后服务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和社会专业人员库,学校将其纳入“课程超市”中,供家长和学生群体自愿选择。
三是明确监管办法,解决第三方服务质量安全保障问题。《通知》围绕“内容、质量、安全”等关键环节,对第三方由进入到退出进行了闭环设计。明确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为监管主体,将学校根据日常监管、学生和家长评价情况提出的评价意见,作为对第三方服务评价的主要依据。凡出现服务质量不佳、存在失信行为、未达到服务协议约定要求、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的,学校可建议更换服务人员直至终止合作。被终止合作的第三方机构或社会专业人员,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官方网站等途径向社会公布,并从本区域进校课后服务资格名单中移除,情节严重的,协调有关部门纳入失信名单,严防出现入校服务人员安全漏管漏控、行为失德失范、开展商业宣传等问题。
规范引进第三方进入校园,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解决学校能力不足的问题,促进课后服务提档升级,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在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必须坚守这个初心,严防成为校外培训机构改头换面招揽生意的“终南捷径”,严防加班补课加重学生培训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
一是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和社会公益资源。课后服务仍以校内资源力量为主,我们将加大工作指导,督促各地落实参与课后服务教师补助政策,切实激发校内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我们也希望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社会公益机构(团体)和专业人士,志愿参与到本地区校内课后服务中来,各地、各学校也要积极争取社会公益力量支持。在此基础上仍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或家长意愿强烈的,可以采取第三方引进的方式予以补充。
二是确保引进第三方质量过关。引进第三方既要让学生和家长享受到利用课后时间发展兴趣特长、免受校外培训奔波接送之苦的便利,还要尽量引进有公益心的机构和专业人士参与其中,在确保与校外培训同质或优质的基础上,服务收费要明显低于校外培训标准。要关注特殊群体学生需求,做到课后服务向家庭贫困学生免费。同时,加大对进校服务第三方日常培训行为监管,决不能借机搞培训、招生宣传,不得诱导学生参与校外培训辅导、购买相关仪器器材或课程服务产品。
三是坚决贯彻中央“双减”要求严格规范服务行为。校内课后服务所有引进机构必须为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所有开设课程必须为非学科课程,这是课后服务引进第三方的底线要求。将加强监督检查,并开设“双减”随手拍、校内办学规范监督等举报平台,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第三方参与的校内课后服务不会成为加班补课的变异形态,也不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四是坚持学生自愿和家长满意原则。引进第三方将坚持从学生需求出发和学生自愿原则,学校不得强迫、诱导学生参加。在制度设计上,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引进的资格名单,最大程度避免个别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的直接合作。引进第三方服务质量评价以家长和学生满意度为根本标准。《通知》明确,学生和家长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达不到80%,学校将责令第三方整改直至终止服务协议;在日常服务中,只要有30%以上学生和家长提出不满意的,学校就会书面责令第三方进行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可终止服务协议。
希望广大家长,在提出学生课后服务需求时,要理性不盲目,充分考虑孩子兴趣和特长需要,指导孩子作出选择。如果孩子参加了引入第三方的服务,欢迎广大家长进行监督,并及时向孩子所在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