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有一群家长 为了孩子教育 搬到一起做邻居

2018-01-10 09:38:00 来源:辽沈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有一群家长 为了孩子教育 搬到一起做邻居

  家长抱团学“闭嘴”孩子抱团学自立

   

  志趣相投的孩子们聚集到一处,感受不同于常规学校课堂的教育,家长们坐在后方跟着孩子们一起提升自我。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徐月姣 摄

  担心孩子在家里呆不住,又不知带孩子玩点啥;每天为了写作业经常闹出“家庭大战”;上班族孩子拜托老人带,结果被惯得太厉害;家长恨不得辞职回家专门看孩子,却也没信心自己能把孩子带好……

  现代家长们普遍为教育问题困扰着,这些到底该怎么破?

  在沈阳,有这样一群勇于尝试的家长,他们为了解决孩子教育问题“择邻而居”“易子而教”,探索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家庭教育之路。

  他们是“河畔新城社区家庭教育互助服务队”的一帮家长。在沈阳几个区,家长们都自发成立了这样的家庭教育互助小组。

  他们允许小学阶段的孩子每天下午不去学校;面对火热的培训班热潮,他们依旧淡定,不会把孩子推到课外培训或补习班去;他们对孩子一时的分数看得很淡;他们教育孩子的一个有效方法是让家长自己“闭上嘴”。

  择邻而居:

  放弃原本的热点学区房搬到同一园区

  两三年前,一群打算“易子而教”的家长,有铁西的、和平的、浑南的,路远实在不方便,影响孩子相聚,于是,几家咬咬牙——搬家,搬到了浑南的一个园区里。

  朋友同事都纳闷:原来的学区多好啊,咋搬浑南去了,只听过买“学区房”的,没听过买“邻居房”的。

  没办法呀,老人带孩子太惯着,孩子在家里呆不住需要伙伴。有了这群家长就不同了:孩子的小团体内就像个自然的生态环境,孩子刚进入这个环境的时候“支楞八翘”,但慢慢地这个生态环境中自然地形成了规则,每个孩子也都自愿地遵守,因为:不遵守规则,就不带他玩;嘲笑别人,就没朋友;撩嫌散漫,就等着挨收拾;有知识不懂,有大孩教;练习算算数,得了奖金去商店算账……在团队里滚几圈,只要没有家长干涉,就会阅历丰富,好的、坏的、对的、错的,孩子们分析起形势,头头是道。

  回想起三年前把家从铁西的热点学区搬到浑南的决定,家长侯昕丹欣慰地说:“虽然作出这样一个决定和行动很难,但现在看来,这真的很值得,不仅孩子变得越来越好,我也变得淡定多、焦虑少了。”

  易子而教:

  家长理念一致 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为什么这群家长会想到要“易子而教”?这一点《孟子·离娄》中说得很形象,翻译成白话就是说:父亲教育儿子必然要用正确的道理;用正确的道理行不通,接着便会动怒;一动怒,反而伤了感情。儿子会说:你用正确的道理教育我,而你自己的做法就不正确。这样,父子之间无法顺畅地沟通,自然就做不好教育了。

  这群家长正是有着这样的感悟才坚定地走在了一起。大家都希望找到一个有共同理念、更适合孩子成长的生态教育环境。

  家长李欣介绍,在这个环境中需要每位家长做到:小组中家庭的教育理念一致;每位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态度是一样的,而且对别人的孩子要更上心;在一起活动时,对待问题的方向、执行力要统一。

  有了共同的教育理念,才能放心地“易子而教”。对于自卑胆小的孩子,家长们就寻找机会多鼓励;对于总爱炫耀的孩子,家长们也能一致做到不去捧场。十几个孩子分别有十几对爹妈,十几对爹妈像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遇见孩子纠纷都一样地秒闪,遇见原则错误都一样地横眉冷对。慢慢地,孩子们也习惯了,谁也指不上,就得靠自己。

  正是这样的一个生态环境,让孩子们变得更加独立、主动,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打着不动、牵着不走,家长一边源源不断地付出爱,收到的却总是消极、反抗、叛逆。

  家长学不会“闭上嘴”就不能“毕业”

  在家长互助小组的指导和帮助下,家长们入门需要做到六个字:闭上嘴,睁开眼。家长要做的就是睁大眼睛多观察,闭上嘴巴多留意,写观察日记,看孩子是怎样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的,看孩子身上存在哪些问题,思考家长该做出怎样的改变才能影响到孩子,进而解决问题。

  “闭上嘴”就是多余的无用的管教话语不要说,尽量不要从家长角度出发去干预孩子。说来容易,但实际做起来,很多家长感到很难。为此,这群家长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用一个月时间坚持“闭上嘴”,做不到就不能“毕业”。

  有的孩子没有主见,是家长平时嘱咐得太多、干预太多,家长学会“闭上嘴”,孩子的状况就好多了;有的孩子爱表现,咬尖,接受不了批评,是因为家长夸得太多,那么家长就“闭上嘴”,减少不必要的夸赞,鼓励孩子自己分析自己的表现。

  此外,家庭教育互助小组定期会让孩子们聚在一起开展活动,但活动中家长要集体“闭上嘴”,更不能做“拉偏架”的事儿。

  有的孩子下午不上学还不上课外培训班

  这里的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因为这里的家长经过学习后心态都很淡定,不会像多数家长那样,通过给孩子报各类培训班来转移本该由家长自己承担的教育责任。

  在这个群体里,还有几位大胆尝试的家长允许自己孩子下午不去学校,依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学习和探索。孩子们可以选择昆虫、木工、传统文化、音乐、中医、研学等兴趣组。

  家长们还创建了一个可供孩子们发展兴趣爱好、学习探究的实践基地,各兴趣小组可以在二层小楼里开展活动,楼外50多平方米的小院里有种植区、昆虫观察区等实践园地。

  幸运的是,他们的学习模式得到了教育专家学者的支持。这些兴趣小组都有领域内专业人士指导,家长骆阳介绍,指导老师们也都有共同的理念,不是单纯地教孩子某个学科知识,而是由一个点引向全局,引导孩子们自主探究,让孩子的脑子自己动起来,同时根据孩子自身的特征发掘孩子特长,激发孩子自身能量,帮助孩子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管用吗

  家长侯昕丹:从不上班带一个孩到上班还能带俩孩

  侯昕丹在老大上小学前,几乎是全职带孩子还觉得忙不开。自从老大上小学后,她从铁西搬到了浑南,完全融入了家庭教育互助组,通过自我学习和提升,从而影响到孩子。两年多的时间,她有了老二,忙工作和带俩孩子能很好地兼顾。

  侯昕丹说:“其实就是以前没掌握对方法,没有培养出孩子的自主性,什么都瞎操心,弄得自己忙乱不说,孩子还不买账。现在虽然有俩孩子,但老二从小培养出了自主性,需要操心的问题很少。而且我自己也更懂得分清事的轻重缓急来处理,生活自然就忙而不乱了。”

  家长李俊竹:家长“闭上嘴”孩子的小毛病解决了

  “闭上嘴睁开眼”是家长们总结出的六字方法,在很多家长的实践中也证明了确实很有效。

  家长李俊竹介绍,她的孩子有个小毛病:爱自我表现,愿意出风头。李俊竹经过自我学习明白了,孩子身上表现出的问题往往折射出家长的问题,于是她认真分析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孩子从小是老人帮着一起带的,备受宠爱,家人经常喜欢夸赞孩子。其实仔细想来,表扬方法并不是很恰当,很多时候夸赞孩子,孩子自己并不知道具体为什么,习惯了夸赞就慢慢变得容易自大。

  认识到这些后,家人有意识地减少对孩子的评价,做到“闭上嘴”,也就是减少外力对孩子的过多干预,转而去引导孩子自我分析和认知。这样,孩子身上的小毛病也就改掉了。

  家长崔宁:家长对分数“无感”孩子学习更主动

  崔宁在家里从不看着孩子写作业,“写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完不成由她自己跟老师交代”。崔宁甚至会帮孩子向老师申请个别作业可以不做。

  对于成绩,第一单元测试97分,第二单元69分,崔宁不会为此对孩子发脾气,因为孩子自己知道,如果该学的没学好,就会失去下午不上学的特权。

  崔宁说:“形成这样一种环境后,孩子学习反而更自觉主动。”

  咋想的

  不想让家长的焦虑影响孩子的成长

  一、加入群体的初衷?

  采访中,家长们都表示加入这样一个群体源自现代家长的集体焦虑。家长们都在比孩子成绩、比报了什么课外培训班、比孩子性格、比孩子个头等等,越比较越焦虑,而这种焦虑又反作用于孩子。

  二、如果用一句话或一个关键词来概括,好的家庭教育要怎么做?

  家长崔宁说,沉心静气很重要。现代家长存在普遍性焦虑,学习、身体、性格等方面,一有点小问题家长就不淡定了,这样不仅让自己忙乱,更会影响到孩子。所以,家长们要明确自己到底想让孩子在怎样的环境下成长,最终想要达成的教育目标是什么,是甘愿一直被分数牵着走,还是让孩子掌握独立学习和成长的能力更重要。

  三、如何评价传统教育与你们的教育探索?

  家长崔宁表示:“我们的尝试和探索可以说是传统教育的补充,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育是普惠的,而且能给孩子带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体验,比如集体的体验,像运动会、联欢会等,这些都是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同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孩子是自己的孩子,不是学校的、老师的、补课班的,所以我们家长勇于承担起这份责任,先解决好家长自己身上的问题,进而影响孩子,再帮助孩子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而不是简单地把教育责任推给学校老师,或是花钱买更多的培训机构课程了事。”

  顺利不

  也有不淡定的时候 也有家庭中途退出

  一、坚持这条路的过程中有不淡定的时候吗?

  采访中,多数家长表示,在看到身边家长给孩子报了许多培训班的时候,在自己孩子说某个阶段有点跟不上或成绩突然下滑的时候,都会有点不淡定。但仔细想想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是孩子一时的成绩高下,还是孩子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咬咬牙,硬着头皮往前走,也就淡定了。重要的是家长自己要坚定,不要总是跟着别人的意见走。

  二、这个家长群体中会有人遇到困难退出吗?

  家长介绍,会有一些因为种种原因退出的家庭,比如虽然认同这个群体的教育理念,但因为家长工作时间问题或孩子补习时间问题等无法经常参加集体活动的;还有家长自己没有决心和信心改掉自己身上问题的;还有的是家里老人对这种比较新的教育模式不接受等等。

  三、孩子什么课都不补,家长是否会为成绩焦虑?

  有家长介绍,在外边提前学的孩子,接触新课时会比较轻松,不补课的孩子可能接受起来相对慢一点。

  家长崔宁介绍,自己孩子就有一阵表示不爱学英语。崔宁首先做的是告诉自己淡定,别焦虑,不要马上帮孩子做决定报班学习。然后她鼓励孩子自己找方法尝试,需要书籍或音像资料之类的,她负责帮孩子搜集。最后,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学英语的困难。

  四、孩子下午一直不上学,会遇到一些阻力吗?

  在这个群体里,有几位家长允许孩子在保证成绩的基础上每天下午都不去学校,还有的家长是在一周的某几个下午允许孩子不去学校。这些孩子下午会投入兴趣小组的学习。有家长介绍,孩子下午能不能请下来假也看学校和老师,有的学校和老师比较包容多元的教育模式,支持家长的探索,但有些学校和老师不支持,就会遇到阻力。

  【专家声音】

  挣脱分数的“绑架”关注孩子心灵

  专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

  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孩子缺少玩伴容易孤独等。沈阳这些家长形成了家庭教育互助小组的模式,就为孩子们营造了彼此交流互动的环境。

  现在的家长多数被老师或培训机构总挂在嘴边的分数所“绑架”,眼睛只盯着孩子的成绩,忽视了孩子的心灵和情感需求。

  所以,沈阳这群家长的探索是很有益的,他们挣脱了分数的“绑架”,多方面去关注孩子的成长,努力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减少对孩子的干预,不让自己成为孩子成长的“天花板”。

  这种探索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专家: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社会学系主任、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徐祥运

  这群家长努力学习如何做一名合格家长,积极地转变自我、提升自我,努力探索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这种探索精神和实践行动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十分重要。这群家长能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从自身发现问题,并积极地转变,这很不容易。

  同伴是青少年社会化的第二个场所,从这个角度来看,“择邻而居”是很有益的尝试。同时,这些家长还意识到人类个体不仅是家庭中的,更是社会化的,人的成长一定是在社会化的环境中进行的。家长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接触大自然、参与生活实践、方便小伙伴们互动交流的环境,这些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对孩子成长十分有利。

  虽然他们的做法值得肯定,但也需要提醒的是,在这个群体运行过程中,最好不要跟商业化扯上关系,教育问题一旦商业化就容易变味,做不好真正的教育。

责任编辑:范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