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顾好梦开始的地方
人们终于放下心来——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江苏沭阳朱庄村“拆校建厂”风波,现在已经平息。政府叫停朱庄小学的拆迁举动,学生们又能回到学校读书了。
拆小学、引投资、建厂房,朱庄村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隐衷。沭阳县政府提出“2158”工程,欲以两年时间,新建3层以上标准化厂房1000万平方米以上,新引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0个以上,新增工业税收8亿元以上。一方面是GDP鼓噪、政绩冲动,并通过压力型体制将任务指标层层分解到乡镇村庄,另一方面则是国家规定耕地不能动的红线,在任务压力与无地可用的两难之间,朱庄村始有拿小学为招商引资祭旗的想法。然而,这并不能成为牺牲教育为工厂开路的借口。
古人云:教者,政之先也。翻开历史画卷,现代化进程中的大国崛起无不与教育勃兴有关。1806年在普法战争中败北后,德国人矢志“以精神的力量来弥补物质的损失”,创办被誉为“现代大学之母”的柏林大学,为德国崛起奠定基础。而在1870年最终战胜法国后,德国总参谋长毛奇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教育对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
事实上,即使从经济理性的角度来看,教育也属于回报率高的人力资本投资。是牺牲教育以博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还是让教育与经济相互促进、两翼齐飞,检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理念,也考验着各级政府的科学发展水平。
村级小学是国家教育体系的末梢神经,是农村孩子梦想开始的地方。让基础教育为一时的经济发展铺路,说到底就是发展的短视化和教育的功利化。其典型表现在于,唯GDP是瞻,唯增长是从,但凡利于GDP增长,牺牲教育亦在所不惜。这不仅让孩子的梦想无处安放,也会因一时冲动而贻误了长远发展。
西方有句名言:GDP没有衡量我们孩子的健康, 但GDP高的国家负担得起孩子更好的医疗保健;GDP没有衡量孩子们的教育质量,但GDP高的国家负担得起更好的教育制度;GDP没有衡量我们的诗歌之美, 但GDP高的国家可以教育更多公民阅读和欣赏诗歌。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是时候让经济发展惠及教育,用GDP为孩子们的梦想搭建更美丽的校园和图书馆。(李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