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要闻 > 正文

“小鬼当家”的危情暑假 学校安全教育形式化

2013-08-01 10:58:00 来源:南方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由于父母忙于工作,不少进城探亲的“小候鸟”白天只能独自留在家中。

  坠楼、烫伤、触电、溺亡……记者粗略统计,暑期过半,广州有近10起关于儿童意外伤害的公开报道,最高峰的一个星期有5名孩子遭遇不幸。此外,南方日报还接到多通双职工父母就孩子无处安放的“求助”电话。

  有关资料显示:在中国,每年有8万余名儿童因伤害而死亡,其中暑假正是高发期。面对四伏的危机,剩下一半的假期要怎样度过?特别是那些从农村来到父母工作地的“小候鸟”,当他们对新环境张开好奇的大眼睛时,怎样避免伤害?都去上班的父母如何不让“小鬼当家”?

  据介绍,在致儿童死亡的原因当中,意外伤害居首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达16.5%,比如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中,儿童死亡中50%是溺水、18%是交通事故、5.3%是意外跌伤。

  最高发一周五孩子遭遇意外

  5岁的小雨(化名)才到广州两天,还来不及看看那座高高的广州塔,已经躺在南方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监护室外,爷爷不断踱步叹气“悔青了肠子”。

  小雨原本在湖南衡阳读幼儿园,爸爸和爷爷都在广州白云区打工,爷爷在夏茅同兴工业区一家橡胶厂负责做饭。暑假一到,小雨就来到广州与他们团聚。

  7月16日下午4时左右,爷爷正在准备工厂员工的晚饭,没发现才到广州两天的小雨从二楼厕所的窗户爬了出去,从二楼坠落,头部着地受重伤。

  在转送到南方医院重症监护室后,医生诊断小雨颅内出血,是重型颅脑损伤。

  这是南方日报记者在7月接到的第6宗暑期儿童伤害个案。

  7月15日上午,花都区13岁女孩娜娜与伙伴们在一段被河水淹没的村内便桥上嬉戏时,不慎在便桥上踏空,落入水中不幸身亡。

  7月16日上午,黄埔区一名8岁女孩在父母都上班时独自留在家中照顾弟弟。由于突然下大雨,女孩在阳台收衣服时不慎坠楼,身受重伤。

  7月18日下午,白云区棠溪,因母亲忙于照看店铺生意,7岁男孩小州在自家商铺附近玩耍时被一辆高速驶过的货车迎面撞倒,送院后不治身亡。

  7月19日上午,白云区太和镇的一名7岁女孩独自前往附近一家五金店玩耍时,头发不慎被卷进机床,头皮被扯下,身受重伤,目前仍在医院治疗。

  7月26日晚上,瑶台村一名10岁男童爬上变电箱玩耍,触电烧焦腿部。

  7月28日晚上,从老家到广州过暑假的8岁男童,在海珠区江海街一条小路旁被突然倒塌的围墙砸倒,送院不治身亡。

  7月29日晚上,母亲出门上夜班,被反锁在新塘镇家中的5岁男童从窗台爬出摔下身亡。

  ……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中小学校放暑假以来,南方日报共接获近10起儿童重大伤害个案,其中最高发的一周(7月14日至20日)包括上述个案在内共发生了5起、造成了2夭折3重伤。伤害成因包括了溺水、坠楼、车祸、器械伤害等。

  “在家发生的小磕磕碰碰就更多。”广医二院儿科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儿童在家里常见的意外伤害有玩耍时四肢摔伤导致骨折、高处坠落致头部外伤、烫伤、门窗夹伤手指、利器割伤手足等,“每临暑假,这类的儿童患者明显增多,这些意外伤害给孩子们留下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缺憾,给他们心理上造成的创伤也是难以磨灭的,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育。”

  父母上班去了,孩子“小鬼当家”无人照看。每年暑假,都会催生一批城市“留守儿童”,让人忧心。

  记者在采访一些受伤害家庭时发现,这些家庭不仅父母外出居多,而且家里“危机四伏”,比如孩子可借助杂物爬上阳台上的窗台,窗户纱窗不牢或者插销位置低,飘窗没装防护栏,电水壶摆在低放的桌面上,药物随便放等,稍微不注意,这些都将成为孩子的“致命武器”。

  在记者采访的近10个伤害个案中,从乡镇前来与在城市打工的父母团聚的“小候鸟”占了大部分。

  受伤害儿童以“小候鸟”居多

  面对隐藏的危机,有的家长索性锁起了洗手间,锁起了阳台。也有更多父母把希望寄放在各种各样的托管班、夏令营上。

  “暑假还没有开始,我们就给孩子物色夏令营,每个都可以持续10天左右。”梁女士有一名9岁的女儿,她在6月底就给孩子报了军训、英语封闭式学习和钢琴晋级辅导三个夏令营或辅导班。她每天上班时就把女儿送过去学习,到了下班才把女儿接回家。

  由于家庭经济窘迫,相比起可以上托管班、补习班、夏令营的“城市孩子”,这些暑假到来盼着和父母团聚的“小候鸟”只能独自在家玩耍。这样的情况多发在城乡结合部。这些孩子大多是住在附近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其中一些在周边上学,另外一些就是放假被父母从老家接来的。白天大多数时候,他们窝在父母租住的十几平方米房间里看电视、玩电脑,稍大一些的孩子就帮父母做家务。

  “爸爸妈妈和叔叔阿姨都加班啊。”在11岁彤彤(化名)看来,每天都得加班到晚上七八时的父母与周围其他小伙伴的父母一样,所以她经常和小伙伴一起玩,“不觉得有什么危险。”

  一个有关城市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项目的调研显示,2011年广州外来工子女人数已超过50万。

  “加上从外地来过暑假的‘留守儿童’,这个数字起码还要相当一部分的增大。”广州大道南小学校长刘基国说,该校有1000多名在校生,超过80%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周围也有较多外来务工人员,“每年暑期,学校最担心的就是这些孩子独自在家引发的各种问题。”

  “学校除了做好安全教育,也会与一些学生、家长约定定期回校汇报,不断提醒。”刘校长说,但这些“叮咛式”教育仍然“杯水车薪”,对各种意外往往防不胜防。

  “不是这些父母‘珍惜生命意识不强’,而是他们确实无能为力。”刘基国说,大多数孩子因为不能去少年宫而只能寄望一些公益组织。

  但记者了解到,与只能在家中独守的“小候鸟”增多相对的是,公益组织因人力、场地等制约而“有心无力”。

  位于海珠区凤阳街的青年地带小雁子计划公益志愿机构,是专门服务外来工子女的NGO组织。该项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凤阳街大约有1.2万名外来工子女,而这个项目组平时服务过的对象仅为1200名,只占整个群体的十分之一。而随着暑假“小候鸟”的到来,希望来活动室的孩子成倍增加。“一到暑假,孩子几乎翻3倍。”

  儿童意外事件主要靠预防,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家庭、学校、社区居民、政府、社会组织等,缺一不可。

  大多学校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记者在走访期间发现,有些学校的安全教育并没有跟上,大多数学校的安全教育也仅流于形式,学校不予重视,学生也不认真听,实际效果可想而知。

  “教会孩子如何灭火、包扎、防拐等自救意识虽然很重要,不过一旦危险降临,孩子很可能都想不起这些技能,所以在儿童安全保护方面,一定要环境干预,潜移默化很重要。”刘基国说,在社区设置安全标志牌、在电梯里有标识等,让孩子们得到更清晰的指引,更有安全感。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则认为,防范儿童伤害意外不只是家庭和学校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社区和政府的努力。比如,社区应该为儿童提供更多安全的活动区域。其次,政府应对社区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社区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和监管,公安等部门要加强治安管制,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社会环境。

  面对“小候鸟”的逐年增多,志愿服务的人力、物力“有心无力”,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执行总监廖焕标认为,政府可以对公益创投项目加以引导,让更多的人关注儿童安全。“可以加大对儿童阅读项目和儿童交通安全项目的资金支持,同时加以配套宣传推广,为孩子营造安全的环境。”

  除了预防以外,儿童发生意外后被网友们谈论得最多的是“监护人失职是否应该剥夺监护权”。每当孩子发生悲剧时,监护人总被舆论、社会甚至政府纳入“受害方”。但很多时候,儿童意外伤害事件的背后是监护人监护责任的缺失。

  据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家庭保护”,父母因外出务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而在上海、广州、成都等城市,数年来也都致力于地方性“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修订,几乎都提到“不得将儿童单独留在家中”,并规定了年龄界限。

  今年6月26日,在广州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规定》草案获表决通过。该《规定》明确指出,家长不得让未满10周岁的子女独处,不得交由未满16周岁、或者有法定传染病、或者身心有严重障碍、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未成年人安全的人代为照顾。如果监护人严重失职,其监护人的资格将有可能被撤销。

  但在法律界人士看来,这些规定均为“倡导性和建议性”,对监护人没有处罚的具体规定,难以落实。不少律师呼吁,在制定地方性的“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时可对监护人的监护缺失处罚更加明细化。

责任编辑:王丽雪

责任编辑:王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