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要闻 > 正文

高考诈骗花样翻新 “扩招”“机动名额”系诱饵

2013-08-14 10:47: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2013年高考录取工作正在进行中,考的好的如何能上理想的大学、成绩不佳的如何迈进大学的门槛,是很多考生及家长最纠结的问题。司法实践表明此时间段,家长望子成龙、学生求学心切的心理漏洞也最容易给骗子提供可乘之机。今天下午,北京检察院召开专场新闻发布会,披露高考诈骗案的新手段。

  小于高考成绩不理想,辗转得知“中国军地医学院”正在招生,联系上了负责人蔡某,蔡某说这个学校是中国第四军医大学与地方合办,颁发军医大学委培生层次本科毕业证书,达到学位授予条件者可颁发教育部(微博)认可证书,甚至成绩优秀、政治素质高的可推荐到部队医院就业。小于及家人信以为真,但是在办理交费和入学手续后,除了一张承诺书,一直没有收到入学通知。报案后,警方查实,所谓“中国军地医学院”是蔡某在香港注册的一家公司,根本没有招生资质,2个月内,诈骗9人共计24万多元。北京海淀检察院公诉二处检察官张志婧分析,这已成为高考诈骗的新手段。

  张志婧:他们在香港或国外注册一个公司,公司的名称中有学校两个字,这就造成混淆视听,让家长和学生以为这就是一个有资质的学校,而且他们在北京租用一些场地进行办公,造成一些假象,让被害家长以为确实有办学资质。

  北京海淀检察院侦监二处刘可分析,依托名校招牌是诈骗犯进行高校招生诈骗的主要方式,被害人想上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招生办)等高校,一些骗子就特意把签合同、填表格的地点选在这些学校的校园里。

  刘可:签订合同啊都是在北京大学的一些场所里进行的,为了让被害人更加相信,他们自己伪造了一些入学通知书,甚至是校园的一卡通、就业派遣证这些东西,让被害人认为他们已经给他办成功了,甚至有几个被害人已经在北京大学里上课啊、住宿啊一系列的活动,事实上所谓上课都是非正规的。

  2010年至2013年上半年,仅北京海淀检察院就受理高校招生诈骗案件39起,被害人多达79人,涉案金额更高达1680多万元。

  一些貌似新兴的学校,实际是没有招生资质的公司;所谓名校招生特殊途径、军校艺校机动名额,极有可能是骗子的诱饵。家长、考生一定要警钟长鸣,检察官对谨防诈骗有何建议。

  检察官张志婧提醒:避免“病急乱投医”,通过正当途径入高校。事实上,骗子所鼓吹的“扩招、机动名额”往往是子虚乌有。

  张志婧:如果有相关官方机构核实,尽量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到相关高校咨询相关部门。

  刘可检察官建议各高校在对外开放、经营的场所设立防骗的警示标识。

  刘可:各大学校严格一些人员进出,身份核实的政策,防范一些别有用心的犯罪分子利用学校的校园或场所进行些非法的活动。

  检察官建议,教育部门及各大院校亦应及时提高招生工作的公开透明度,完善录取工作机制。

  张志婧:取缔这种非正常渠道入学的情况发生,来完善相关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以安排入学的名义进行诈骗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王丽雪

责任编辑:王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