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男童入学半月获女同桌“示爱” 家长惊呆
刚刚上一年级半个月的小朋友在学校,竟然接连收到女同桌的两张小字条,字条上直接表达了对他的喜欢。如此小的孩子就会递字条,不免把家长惊呆了。不过,儿童心理专家表示,儿童用这种成人的方式“示爱”,并不是“早恋”,只是孩子间表达喜欢的一种方式。家长一定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早恋的标签,否则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案例
刚上一年级就收到女同桌小字条
今年9月份刚踏进小学大门的轩轩(化名)是个小帅哥,刚上学没几天,轩轩的女同桌就表现得特别喜欢他。更让家长意想不到的是,开学半个月,轩轩竟然接连收到了女同桌的两张小字条。第一张小字条还是比较含蓄的,上面只有两个字“我你”,不过中间画了一颗心,落款则是一个嘴唇。第二张字条则直白很多,小姑娘直接就写了“我喜欢你”,不过,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会写的字有限,喜不会写,就用拼音代替。
对于女同桌的小字条,轩轩也很大方地回家与父母分享。不过,轩轩妈妈看到儿子带回来的小字条心情比较复杂,一方面儿子能被女同学喜欢,说明他在学校人缘还是不错的;另一方面,这么小的孩子就会写表达情意的小字条,是不是太早熟了点。
热议
家长对孩子是否早熟意见不一
当轩轩妈妈把儿子的事在QQ群里与朋友进行交流后,想不到却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多家长都会对此觉得很好玩,毕竟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大家怎么也不会觉得这是早恋,“如果是初一的孩子,那你就要坐不住了。”一位家长打趣道。
记者采访发现,如今,家长对孩子们男女生之间的交往还是比较开通的,尤其是小学生,更是不会太过紧张,但也有家长担心孩子太早熟。
“我家儿子班上男生多,他都没分到女同桌,遗憾啊!”陈先生是一位一年级学生的家长,他认为这个年龄的孩子都很纯真,家长根本不用担心早恋早熟的问题。李女士是一位二年级学生的家长,她家儿子上学后就喜欢和男生玩,“如果他要回来告诉我喜欢哪个女生,我还放心点。”
不过,陈女士则一直担心女儿早熟,虽然女儿才上小学二年级,但因为是住校生,女儿一周才回来一次,陈女士总觉得女儿有时说话特别成熟,“她跟我说喜欢班上某某同学,长大了要跟他结婚……”
专家
这只是孩子表达好感的一种方式
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王晨阳表示,一年级的小朋友也就六七岁的样子,他们用这种方式肯定是在表达一种好感。在生活中,总归是有人合得来,有的人合不来,小朋友肯定也会这样。有的小朋友对人有好感,就会把玩具、好吃的给别人,这是人的天然的表达好感的方式。更进化一点的就是我画一幅画、写个字条给你,其实只是模仿了成年人的恋爱方式,但和成年人的恋爱本质是有差别的,并没有涉及男女之情。
其次,假如一个班上有同学用这种方式,比较流行,那全班就会受到影响变得比较通行。一个小团体或一个班都有比较习惯的表达方式,周围人的影响很重要。
提醒
早熟、早恋以及对成人行为模仿要区别对待
一年级的孩子年龄比较小,大部分家长对于孩子间互相表达喜欢之情的现象还是看得比较淡的。而中学生已经不仅仅是借助成人的表达方式。有些青少年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有的甚至会觉得我一定要和你在一起,这是两种概念,后一种就称之为早恋。但早恋大多数是周围的人给孩子定义的,王晨阳表示,其实有些孩子并不是早恋,只是起哄性质。
而早熟的问题是家长担心孩子情感发育特别良好,过早地涉及成人的世界。六七岁的孩子还不需要这方面的担心,喜欢就仅仅是喜欢,并没有男女之间情感的发展。早熟的孩子就会考虑自己要找什么样的人,生理和心理方面过早成熟。
观点
家长和社会不要乱给孩子贴“早恋”标签
孩子对周围环境天生具有好奇感,一些行为受到成年人的影响都属正常现象。年龄较小的孩子往往不会明白什么是早恋,而如果家长把这种行为定义成早恋,孩子被贴上这个标签,那他可能觉得自己就是早恋,实际对他以后的发展都不是特别有利。
所以,王主任建议千万不要给这些年龄较小的孩子贴上“早恋“的标签,碰到有些青少年也要给他鉴别,到底合得来、有好感还是有其他的情感,这些都应该分开。最主要的是要定义清楚,仅仅是表达方式的不恰当,就不需要大惊小怪,是没有意义的,也有可能伤害孩子。所以,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异性之间可以合得来,互相喜欢,但不鼓励在儿童、青少年期间就有寻求终身伴侣的这种倾向。
家长和学校方面都应该正面积极引导,等到孩子再大一点,就要告诉他写的字条在成人的世界是有一些特别的意义,要让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情绪的表达,而是需要肩负责任的。之后再慢慢和他讲明爱是要有能力要有资本的,这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责任编辑:王丽雪
- 寒假来了,预防孩子的寒假综合征要早行动 | 寒假健康提示2024-01-24
- 转给师生家长,来看中小学生寒假安全提示12条2024-01-11
- 教育部:寒假期间加强艺考培训监管2024-01-05
- 在孩子心中种下爱护自然的种子2023-03-27
- 同心同行 共育花开—汇诚幼儿园召开2023年春季家长会2023-03-01
- “作业熔断”不是减负的万能钥匙2023-02-23
- 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深化考试改革缓解家长培训焦虑2023-01-11
- 有序恢复线下教学活动后 网课如何持续助力教与学2023-01-11
- “家长空间”公益直播课,本周六、周日晚7点,听专家解读兴趣与升学2022-12-03
- 中小学竞赛仍需清热降火202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