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钱多效果差 信息化教学不能把讲台当秀场
“对于教育信息化,是不是最近教育部讲得多、抓得紧,就给我们搞培训?”近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的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现场观摩会上,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院长钟绍春转达了部分一线教师的想法。
“没有看到真的有用。各地很困惑,都在跟风。”钟绍春的发言引起了与会领导和代表的高度关注与思考:教育信息化到底要干什么,能解决教育教学中什么问题?如果一线教师感到教育信息化没有太大必要性,那么,教育主管部门非得要教师做这个事,是不是折腾人?
各级各类学校非常重视但不知从哪找抓手
本次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观摩现场设在哈尔滨市香坊区香滨小学。这是当地百姓心目中一所“中等水平”的学校。该校校长孙唯说,他们从2003年开始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经过初步尝试、反思调整、深入研究等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后,信息化已经成为香滨小学课堂中的常规教育教学手段。
“在香坊区举行全国现场观摩活动,并不是说明香滨小学信息化教学达到多么完美的程度,不过他们的探索让我们看到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素质教育的效果。因为现在各级各类学校都比较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但是如何很好地开展应用,大多数不知道从哪里着手。”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雷朝滋在开场白中说。
贵州省贵阳市十八中教务处副处长在发言中直陈教育信息化面临的艰巨任务。据介绍,教学一线有80%的教师依靠教育经验支撑教学活动;15%的老师依靠教学经验和教学手段完成教学;只有5%的老师依靠教育经验、教学手段和教学数据分析工作完成教学。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贵阳市十八中虽然在全国教育信息化观摩现场被推荐为典型发言单位,但是发言所用的PPT简单、粗糙,与现场氛围显得不太协调。这位副处长实话实说另有隐情。十八中教育集团现有4个校区,开车跑完全程需要4个小时,从事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人员3.5个:从电脑公司临时聘用两个,信息化老师1个,教务处分管信息化的副处长算0.5个。
“连全国典型发言的PPT都是信息化老师用条码逐条写出来的,哪儿还有技术力量去开发教育信息化所需要的课件与软件呢?”这位副处长呼吁,各级主管部门对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给予更多的关心与支持,不能要求什么都一蹴而就。
据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小学校长尹慧红介绍,一线教师怕用信息化手段教学,这个转化过程非常痛苦。哈尔滨市香滨小学孙校长也透露,信息化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创新精神。为此,该校每周对教师进行两次“电子白板”课件内容培训,大家干得比较累。
较之一线教师所关注的微观方面问题,与会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官员则关心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负担是减轻还是加重?教育教学质量是否得到质的飞跃?对于学习能力不一样的学生,用同一种信息化手段,学习参与度是否一样?更为重要的是,采用信息化教学以后动笔写字的机会少了,学生对汉字的书写和汉语的掌握能力是否会下降。
“现在,国内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已经基本形成共识,对如何推进应用尚在起步探索阶段。”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说。
常规教学方式能完成的目标非用声光电技术吗
部分一线教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虽然上面给配备了‘电子白板’等信息化教学装备,但是大家首先想到的还是黑板与粉笔,不知道用信息化来干啥?”“用信息技术支持传统的教学思想不会有太大的效果,充其量就提高了效率。”
关于大多数学校对信息技术进行平移性应用的现象,钟绍春分析,原有教学思路是经过几代人的实践总结出来的,有其生存发展的深厚土壤和适宜氛围,再加上教师在常规条件下,能很好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既然如此,“他们干吗还花大量时间精力去搞信息化?”
某省教育厅副厅长举例说,以语文教材中《荷塘月色》一文为例,常规教学方法本来可以发挥学生的时空想象能力;采用信息化教学,面前突然出现一张彩色图片或一段视频,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培养吗?
据知情人向中国青年报记者透露,现在一些地方过分迷信信息化教学,好像在传统教育教学改革困境中找到了“救星”,盲目配置信息化设备,把“电子白板”当作黑板用的现象普遍。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行政部门要求教师用信息化手段教学,不可避免地面临抵触情绪,甚至有的教师形容信息化教学是“狗肉贴不到人身上”,结果越弄越乱,越搞越没有效果。
“声、光、电技术不是随便乱用的,也不主张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甚至每一堂课都要用信息化教学,该用才用。”雷朝滋在回应这个问题时说,信息化教学一定要发扬和继承传统教学的优势,在传统教学手段解决不了的情况下,才把信息化手段派上用场。
同时,应该深入思考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支撑教育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和探究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让学生找到学习乐趣,而不是厌学。
钟绍春教授则认为,教育信息化必须先认清教育本质,找到制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构建科学解决思路与方法,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常规教学手段支持不了的,用信息技术支撑它,才是发展的方向与追求。
学校信息化设备成摆设
据介绍,国家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发展目标。但是,目前一些地方在建设过程中存在“最后一公里”的现象。
某省教育行政官员告诉记者,通信运营商把宽带接口引进学校后,100兆网速4万元/年、4兆网速1万元/年的资费套餐还是令不少边远学校承受不起,有网络使用不起来。尤其是在不准学校乱收费、生均经费标准不提高、信息化老师缺乏的情况下,一些学校信息化设备变成了摆设。
即便在教育信息化发展处于全国前列的哈尔滨市也存在类似现象。该市教育局局长丁坚说,全市每年用于教育信息化方面的资金近亿元,基本解决了硬件配备的问题。目前在教育信息化如何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教师怎么跟上信息技术发展步伐等方面面临较大压力。
“教育信息化10多年来,黑板基本换成了‘电子白板’。问题是投入了那么多钱,并没有在教育质量上见到什么效果。”钟绍春直言不讳。
谈到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时,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表示,教育信息化不能走“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老路,必须坚持应用为导向,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应用。“在外围搞一点展示与应用就是做秀,与教育信息化的方向和目标相背离。”刘利民说。
中国教育信息化总体上说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网络等基础设施,但在推进信息化教学应用方面,中国几乎与发达国家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所以各自面临的问题不一样。雷朝滋认为,首先要清楚信息化对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其次必须清楚我们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坚持应用驱动,需要什么配什么,而不是跟风上马,只抓硬件建设项目。设备越高档先进,越要小心造成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影响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此外,信息化教学也有其自身的规律,需要教学、教研和信息化等相关机构深入研究,不能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搞成“两张皮”。
责任编辑:王丽雪
- 疫情催生教育新形态 家校共育已在亲师关系中发芽2020-07-14
- 青岛中小学将配备“首席信息官”2018-12-21
- 青岛中小学将配备“首席信息官”2018-12-20
- 培育“智能+”校园生态树2018-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