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要闻 > 正文

高考加分“瘦身”:下猛药更要看疗效

2013-11-09 10:41:00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高考(微博)报名在即,近日全国各省份相继公布了调整后的2014年高考加分政策,“减”字当头的加分“新政”对加分项目、分值大幅缩减。此次“瘦身”行动,是政府为肃清饱受社会诟病的高考加分乱象下的一剂猛药。要达到还高考公平的疗效,还需将问责进行到底。

  高考加分制度在我国由来已久。实施的初衷是为促进教育公平,对特定人群进行补偿,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和录取模式,以弥补高考分数这一单一录取标准的不足。

  然而近年来,这一制度在推行过程中却出现加分项目泛滥、弄虚作假等问题,使其公平性受到公众质疑。据统计,此前教育部(微博)高考加分政策仅10多项,而各地的“土政策”却多达百余项,一些地方加分规定与招商引资、引才挂钩,异化为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的通道。

  过多、过滥的加分项目沦为少数人的“红利”,坊间要求取消高考加分“裸考”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2010年底,教育部等五部门出台高考加分“新政”,要求各地从削减加分项目、下调加分分值、限制加分使用等方面做出全面调整,2014年起实施。

  规范高考加分,减少不科学的加分项目无疑将有助于遏制“加分腐败”,但“瘦身”疗方要真正达到根治加分乱象的疗效,关键还在于落实。一方面,应将加分政策执行过程置于阳光之下,对高考加分信息进行彻底、全面的公示,建立畅通的举报渠道。在公众监督下,晒掉其中的水分,提高含金量。另一方,对违规加分现象、造假行为应一查到底,予以严惩,斩断其背后的利益链,让相关人士看到违规的高成本,起到威慑作用。否则,造假违规者有逐利动力而无违规的代价,有权利操作空间而无连带责任,何谈治理顽疾。

责任编辑:王丽雪

责任编辑:王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