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悲观厌世杀人求枪毙 家境不好恋爱失败
张家港沙洲职业工学院学生符某因悲观厌世,竟产生了先去杀人,然后让警察枪毙自己的错误想法,随后他在校内向一名陌生男子连捅五刀。昨天,张家港法院对这起高校杀人案进行公开宣判,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符某有期徒刑五年。专家提醒:目前心理亚健康渐成为大学生群体的新问题,亟待引起学校及家长的高度重视。
他常把“自杀”挂在嘴上
符某是江苏盐城人。去年9月,他考入位于张家港的沙洲职业工学院,就读会计专业大专。他的父亲下岗,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好。
由于
今年3、4月份,符某多次打电话回家,称自己不想继续在工学院读书了,想回到高中,重新参加高考。符某父亲表示不同意。之后,符某从学校回到老家待了几天,再次向家人提出不想回去上学,并表示如果父母非要让他回学校继续读书,他就要寻死。由于儿子经常把“自杀”挂在嘴上,父母便带着符某先后去了两家医院。经过初诊,医生认为符某人格方面存在问题,建议符某父亲带符某到上海的大医院进行诊治。
家属想想犯不着,就让孩子在老家休息几天后,又送回学校读书。但是符某内心的抑郁、厌世情绪并没有得到缓减。
杀人竟是为了“求死”
今年4月17日晚上8时32分,张家港市公安局接到110指令,称该市沙洲职业工学院学生宿舍楼有人被捅伤。而就在几分钟后,110指挥中心再次接到电话,报警人自称自己在大学城用刀捅了一个人,这个报警人就是符某。
据符某自己交代,当天下午5点左右,他独自在大学城的湖边回想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感觉生活没有意义,当时自己口袋里装着一把折叠水果刀,他想用这把刀割腕自杀,但是犹豫了一个多小时,没有勇气下手。随后他回到宿舍独自一人睡到晚上7点左右,心里依然想着自杀,“既然自己不敢割腕,我就出去杀人,让警察来枪毙我。”符某这样说。
随后,符某拿着水果刀在宿舍楼里,一间一间地寻找作案目标,最后,他来到二楼最东侧的那间宿舍,看到里面只有一个男生在玩电脑,于是他走进去,狠下心把刀捅向了男生的脖子。随后,符某再次捅了一刀,男生便倒在地上,之后,符某又捅了三刀。符某离开作案现场后,把作案工具扔掉,并到学校门口用手机拨打了110。由于救治及时,受害人曾某并没有生命危险。
作案前曾留有遗书
除了因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没能考上好的大学而产生悲观厌世情绪外,符某向办案人员分析了自己的作案动机,追求女生失败、相貌不佳、朋友少、小时候身体受伤引发的心理阴影等,都让他内心极度自卑和抑郁,最终选择了极端的手段来释放内心的苦闷。而当天晚上作案前符某在自己手机里编辑的“遗书”也详细记录了他从小到大的抑郁心理。这种抑郁情绪一直徘徊在符某内心。
一审获刑五年
庭审中,符某对自己的犯罪事实全部予以承认。经过精神医学鉴定,他被确定为患有抑郁症,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法院在审理中,经过调解,符某家属赔偿给受害人曾某5万元,并取得了曾某对符某的谅解。
法院认为,符某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考虑到符某是犯罪未遂、是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犯罪后自首、其家属积极代为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取得被害人谅解等情节,法院对其减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心理健康忽视不得
案件宣判后,承办法官讲述了自己办理这起案件的感受。近年来,频繁见诸报端网络的高校伤害案多少折射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出现的危机。与其他校园伤害案不同,本案的被告人符某在案发前与同学之间并无直接矛盾和冲突,其所伤害的也是一名素不相识的人,而其产生杀人的念头并最终付诸行动,就是因为长期积压在内心的抑郁情绪得不到排解。
但他的父母、亲人在发现符某内心存在较大的负面情绪后,也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疏导,即使在看过心理医生后,也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心理亚健康逐渐成为大学生群体的新问题,这需要家长、学校、政府及社会对我们当前的教育模式、政策进行反思。
长期以来,家长和学校在教育上追求功利,忽视学生心理的管理,即使在教育过程中发现学生心理出现异于常人的表现时,也不能采取妥当的途径帮助学生进行调适。建议全社会共同关注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将塑造健康人格纳入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个体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责任编辑:王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