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要闻 > 正文

百善孝为先 朋友圈里的儿女最孝顺?

2016-05-09 09:45:00 来源:北京晨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事件回放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百善孝为先,作为传承千年的传统美德,不少公司都把孝顺父母作为考核职工素养的软性指标。日前,许多公司都举行了庆祝母亲节的主题活动,然而面对这些活动,职场人却表示:想法很美好,现实很尴尬。(5月8日《半岛晨报》)而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平台上,涌现出了大量祝福母亲节的文字、图片,甚至还有原创的文章、漫画、音乐、视频等等。至于晒妈妈照片、晒合影、晒礼物等的网友,就更是不计其数。

  ●反对

  晒爱浮躁不可取

  这两天的社交平台上,到处洋溢着各式关怀的“温馨提醒”:你给母亲打电话了吗?给她准备了什么样的节日礼物?对她说过“我爱你”吗?而与此同时,花样繁多的“晒妈”行为也在朋友圈泛滥开来,好像在这一天,大家有对母亲表达不完的爱。可揆诸现实又不难发现,那些鸡汤式的“温馨提醒”与朋友圈里的隔空抒情,有些不过是一种廉价的内心展示,与其说它们是在表达感恩,倒不如说是希望借此掩饰对母亲的愧疚之情。

  事实上,给母亲的最好节日礼物,是平素里我们对母亲的关爱。因此,我们不妨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自己对母亲的了解究竟有多少?2015年,武汉工商学院曾就“你对母亲了解多少”做过一份调查,在500份问卷中,有71.8%的大学生不知道母亲的年龄,67.4%的大学生不知道母亲的生日,还有23名学生对母亲“一无所知”。虽然说这份调查是针对高校学生,但我相信,即便是针对社会人群,其结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如果我们连最起码的了解都做不到,那么,那些所谓的“孝行”都不过是道德压力下的一次敷衍应付。

  其二,自己对母亲的关爱究竟是出于自觉,还是勉强尽到的子女责任?其三,于整个社会来讲,为保障母亲的权利,我们又做了哪些努力?在个别领域,女性仍是被歧视的对象。任何一个节日的设立,其实都从侧面反证着它所保护的群体的权利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母亲节亦是这样。而如果我们针对它的所有行为表达都还停留在肤浅的表面,对其理解与认知还局限在误解与浅陋的外层,那么,这样的举动是母亲们不愿看到的。张剑

  ●赞成

  不必质疑网上孝顺

  从5月7日开始,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平台上,就出了大量祝福母亲节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喧喧嚷嚷。不少人对此不屑一顾,甚至发出质疑:“你们在网上这么孝顺,你妈妈知道吗?”有人甚至直接指责称:“哪里的儿女最孝顺。朋友圈也。”类似的质疑之声,确实值得我们反思:特别是,面对什么是孝顺问题,最基本的回答应该是“平时的陪伴和关爱”,而不是在网上“晒妈”“晒祝福”!特别是,一些子女朋友圈里晒得欢,但实际上毫无表示。但面对朋友圈“晒妈”“晒礼物”“表孝心”,我们还需要宽容看待。至少,不能仅仅将其当成“隔空祝福与抒情”,更不能直接指责其“表面功夫”。

  首先,“朋友圈里晒妈”也是一种孝心,尽管这种孝心可能是表面的、甚至是作秀的,但其本质也是一种爱意、祝愿的表达。这种爱需要从表到里的转化,但转化需要提醒、需要引导,唯一不需要的就是一味质疑。况且,能够在“朋友圈里晒妈”,总比什么也不做好吧!

  其次,“朋友圈里晒妈”只是表达孝心的一种方式,谁敢说人家晒妈的网友,仅仅只是“在朋友圈最孝顺”呢?谁能保证,人家朋友圈里晒了妈,就没有陪妈妈聊天,就没有常回家看看?

  中国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表达一向很含蓄。妈妈很少说:“孩子,妈妈爱你”,而子女也很少会表达:“妈妈,我爱你”等。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观念的使然,但未必就是理性与正确的。特别是,一些心理研究成果认为,爱就该说出来,就该表达。那么就此而言,网友在“朋友圈里晒妈”,对母亲表达祝福,陈述爱意,本身显然也是没有错的,没有必要对其进行讽刺。相反,冷嘲热讽者,倒是有必要改变观念,大声地、明明白白地向妈妈说一句“母亲节快乐”,甚至有必要直接表白:“妈妈,我爱你”!刘鹏

  ●提醒

  写信不能强制

  百善孝为先,不少企业把孝顺父母作为考核职工素养的软性指标。有公司甚至要求,母亲节这天每位员工要给母亲写封信,公司将统一预定一束鲜花加上这封信送给母亲。面对这种活动,这家公司一半以上的员工明确表示出了反对。有人提出,“我自己给妈妈打个电话就好了。”也有人说“鲜花可以有,但是能不写信吗?”而在调查中,约有六成网友支持公司的做法。

  或许有人会说,公司的出发点是好的,关心妈妈、孝敬老人总是应该的。其实不然。现如今,很多炒作和不正常的做法,都会打着一个看似非常美好的幌子。比如,同样是过母亲节,有些单位最热衷的做法就是组织员工给母亲洗脚。非要把本应发生在孩子和父母私人空间的亲密举动无限放大,甚至要有组织、有纪律地拿到公共场合来“集体进行”,显然就有了“表演”和“作秀”的性质,沦为了赤裸裸的形式主义。

  “给妈妈写信”只不过是上述风气的一个“变种”。只可惜,此举技术含量太低,甚至还有那么几分落后和搞笑。

  母亲节为何催生了那么多的“创意”?为何某些单位要对员工的私事、家事指手画脚甚至强制要求呢?有人是借此搞“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为企业或单位制造影响、挣得面子;有人则是随大流,看到别人都在搞,自己想不出更好的噱头来,就跟在别人屁股后头学。

  退一步,即便“给妈妈写信”的出发点确实是好的,涉事单位并未“夹带私货”,也只可以倡导,而不能强制。对母亲表达感情的方式有千万种,绝非只有写信一种。

  乔志峰

  ●结论

  表爱切忌模式化

  这两天,从母亲节各类报道看,为了在母亲节表达“爱”和“孝心”,不少地方越来越显得更加“模式化”“固定化”:有的公司要求员工给母亲写一封信,有的公司组织职工举办以庆祝母亲节为主题的茶话会。结果不难想象,对于每一个成年人,以这种方式表达爱,显然不够自然和默契。

  当然,母亲节这一天,给母亲写信也罢,跟母亲座谈也好,噱头不外乎感恩、谢恩,回馈母爱,传承孝道。但是,对于子女,爱怎么表达,每个人可能大为不同,有的人只做不说,有的人不做也不说。

  这几年,比如“携母游全国”的新闻各地都有。似乎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成为许多人争相模仿的行孝方式。有的开车,有的坐车,有的步行,还有的推着轮椅。殊不知,子女携母环游,作为旁观者,在为这样的孝心感动之余,恐怕还会感到一丝心酸——为老人遭受的这一路颠簸之苦!

  《荀子·正名》记载:“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母亲节表达爱,说到底是对孝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值得肯定。然而,随着社会进步,虽然“孝”的内涵未变,但表达方式却在不断发展变化。不同的生活背景下,人们选择的尽孝方式也不尽相同。比如,我们可以带着父母去唱歌或健身、看戏或逛街、吃饭或旅游,甚至只需陪伴。这些普通的实实在在的行动,传递的却是亲情和温暖。

  因此,母亲节表达爱切忌“模式化”,孝亲敬老,每个人都是实践者,也可以是创新者。感恩回报、知行合一,才是孝亲敬老的最高境界。孝亲敬老不必过分强调以何种方式表达。否则,就是对孝亲敬老、感恩教育的一个误导。

  禄永峰

  ●三言两语

  空间里都是晒妈的,刷刷屏也能忍,虽然不知道是不是口头孝道。

  ——尚志浩

  写着母亲节快乐,晒自拍和女朋友照片的,真的,不知该说些什么。

  ——黄进

  如果你觉得朋友圈里晒母亲的很幼稚,我想说你错了。

  ——谢安

  母亲节不晒点康乃馨和我妈,对不起我花的钱。

  ——耿亮亮

  母亲节晒妈妈,我也没什么好晒的。都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可我这个性情古怪的人从小对谁都不亲近,翻半天手机也找不出温馨的合照。虽然不会搂着父母亲昵撒娇,但并不妨碍我爱他们。祝安康!

  ——葛永

  母亲节朋友圈套路:1、妈妈是大美人,晒几十年对比照;2、工作忙也没忘了妈妈,晒红包截图;3、我妈超可爱,晒和妈妈对话截图。

  ——樊刚

  不是母亲节是晒妈节,一天之间认识了好多朋友的妈妈。

  ——孙佳星

  没晒妈,会不会对不起她?

  ——童心

责任编辑:姜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