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要闻 > 正文

“恋爱课”第一堂讲法律 “易碎爱情”需德育教育

2016-08-24 15:11:00 来源:北京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高校纷纷开设恋爱课

  近年来,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哈尔滨等多地高校纷纷开设“恋爱课”。

  南京大学“校园恋爱公开课”,前后共5讲内容,包括恋爱问卷大调查、名家点评恋爱故事等;西南政法大学“恋爱选修课”,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学分,老师还会教你咋谈“恋爱”,甚至提供一些表白、搭讪的小妙招,就连有时布置的作业也是写情书;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教师陈果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对“关于爱情”“孤独和寂寞”等内容精彩开讲,视频一经上网,人气迅速爆棚;郑州师范学院开设的《爱情心理学》课上,学生互相进行表白;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爱情与婚姻》——80个名额的课程,却引来近千名学生争选,甚至许多未选上课的学生,其中包含数对情侣也纷纷结伴来听课……

  天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晓纯从《恋爱中的法律问题》开始,开启了学生们的“恋爱”学分修习之旅。据了解,只要学生听够5次课,并在期末时提交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相关主题报告,就可以得到两个学分。

  “男女交往中传播‘传染病’如何追责?”“谈恋爱期间赠与对方的财物,在分手时,能不能要回来?”……在首节课一个半小时的课程中,刘晓纯阐释了恋爱中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包括现行法律有关“赠与”“借款”“包养”“分手费”“隐私”“堕胎”“弃婴”等十个法律问题的界定。刘晓纯表示,这些问题法律有明确的规定,而且是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同学们了解后会更好地承担起恋爱中的责任,保护自己与他人。

  目前,天津大学开设的《恋爱学理论与实践》是在课外实践教育课程化、学分制改革的背景下推出的系列课程之一。前期主要以理论为主,教材是《恋爱心理学》《恋爱经济学》等,实践部分主要包括社交礼仪培训与恋爱沙龙实践,使同学们“学以致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与待人接物的能力。主讲老师有从事多年学生工作的辅导员,也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还有从校外聘请的情感专家等。

  “易碎爱情”需德育教育

  曾有婚恋网站联合全国妇联在2400多名大学生中做了一份婚恋观调查。调查显示,45.5%的人明确表示不会毕婚,20%左右的学生是以寻求结婚对象为恋爱目的,33.2%的学生谈恋爱是为了驱逐空虚,66.7%的女生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而“精神寄托”“寻求陪伴”和“驱逐空虚”作为大学生恋爱的三大主要动机,也为爱情埋下了“易碎”的隐患。

  笔者认为,爱情“易碎”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情侣没有正确的婚恋观,过分强调物质,淡化道德,缺乏责任感和担当责任的勇气。大学生是认知能力较强的有知识、有文化的成年人,在恋爱之初就有能力也应该看到毕业后将要面临的现实压力和困境,应该认识到有勇气顶住世俗压力才有“资格”谈恋爱,否则就是对感情的不负责任。尽管“面包”很重要,但婚姻的幸福美满主要还是建立在夫妻恩爱和睦、相互尊重、齐心协力基础上的,并非依附于真正有实际效应的物质保障。

  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婚恋观源于高校婚恋教育的缺失。长期以来,不少高校对大学生的婚恋教育重视不足,存在课时少、师资力量薄弱、授课流于形式等问题,部分学校甚至还对大学生谈恋爱存在“本能”的潜在“抵制”。须知,高等教育的目的不单单在于传授专业知识,更在于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谈恋爱,宜疏不宜堵,对相关教师进行专门培训,开设选修课、第二课堂,利用专题讲座、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网络平台等多样化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婚恋观教育,对高校来说已是迫在眉睫。(汪昌莲)

责任编辑:姜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