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提前拼音置后感觉怎样? 教师:更加尊重教育规律
新学期开始,根据此前教育部下发的相关通知,义务教育阶段品德、语文、历史学科起始年级开始使用新编、修订教材。北京市部分学校使用的人教版、北京版、北师大版等语文教材迎来变脸,其中一大明显变化在于汉语拼音章节错后,小豆包们入学后先识字。此举受到一线语文教师的认可和好评。针对家长们该做法“会不会影响到孩子语言学习能力”的担忧,语言专家表示,无论先识字还是先学拼音,并不会对儿童认知水平和语言习得能力造成影响。
教材变化
识字提前 拼音置后
新学期亮相的人教版、北师大版、北京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一大共性就是汉语拼音章节的错后。
以人教版为例,教材颠覆了此前“迎门学拼音”的设计,将“识字”单元置于“汉语单元”之前。此前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目录顺序为“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等,新教材则改为了“我上学了、识字、汉语拼音”等。孩子们先学习“天地人”等简单汉字之后,再学习aoe等基本拼音。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中的拼音单元由以往的多个单元集中为1个单元,同时拼音单元在教材中错后放置。新教材要求学生在认识前几个单元的汉字之后再学习拼音。
无独有偶,北京版语文教材第一册要求学生在学拼音的时候就开始识字。据介绍,由于新教材的认读量较老版教材明显增大,因此在书中的拼音学习部分,就要求学生对生字进行“认一认”,并且在课后练习中会有相关的练习要求。
一线反馈
更符合学生语文学习规律
这一“颠覆性”变化,不少来自一线的语文教师和教研团队表示了认可。来自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的专家表示,此前教材中“先学拼音后识字”的设计,让很多孩子觉得枯燥,学的时候感受不到拼音的用处。现在让一年级的孩子们先认简单的字,可以让刚入学的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消除他们害怕甚至恐惧的心理。“因为字都比较简单,很多小朋友都认识。先接触汉字之后,小朋友在后面学拼音的过程中也会觉得拼音是有用的,学好拼音是为了认识更多的汉字。”
不少一线语文教师认为,新教材的这一改变显示出对于孩子需求的关注。孩子们在生活中可以经常碰到汉字;与之相比,拼音作为一个符号,孩子们在生活中接触、使用的机会都很少。教学顺序换一换,其实是更加关注到孩子们的需求。先学习认识一部分常用常见字,有利于将孩子的生活、经历融入到学习中。
此外,从认知规律上来看,有教师表示,作为表音的拉丁字母,它的形与义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而表义的方块汉字,远比无意义的、相似处很多的拉丁字母更容易辨认和识记。“孩子们显然是更容易接受具象的事物。”
家长担忧
会不会影响孩子学习普通话?
新的教材在新学期一面世,在受到不少一线教师认可的同时,也引起了有些家长的担忧,“拼音是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先学汉字后学拼音会不会对于孩子学习普通话造成障碍?”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当代语言研究室主任、多年从事儿童语言习得研究的胡建华研究员表示,拼音与汉字结合在一起的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推广普通话,消解由于不同地方方言上的读音差异给理解带来的影响。但是,无论是先学汉字还是先学拼音,对于儿童的认知水平和语言习得能力的发展都不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认知科学研究表明,语言能力是人类大脑特有的机能,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是内在的语言能力根据所处环境中的语言数据进行参数设定的过程。儿童会在认知发展的基础上对环境中的输入数据进行内化和创造性的重组,从而习得语言。“语言的习得是有关键期的,关键期孩子所处的语言环境决定了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不会受到先学拼音还是先学汉字的影响。”
多年从事课程改革的老教育家、原浙江省教委主任邵宗傑以及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副司长、国家教委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主任游铭钧曾经旗帜鲜明地反对过语文教材中“先学拼音后识字”的做法。他们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学拼音并不是学习普通话的最佳途径。邵宗傑表示,南北各地许多“幼儿听读游戏识字法”的实验都证明,让幼儿园的小朋友听着录音带上朗朗上口的韵文,边听边说,边玩边学,在游戏中识字,在游戏中学说普通话,一天20分钟,20天左右,即使是南方方言区的孩子,其普通话也可取得相当成绩。浙江城乡的许多幼儿园参加了这个实验,几年的实践也取得了同样的结果。与之相反的是,方言地区的广大农村,小学教师本身的普通话往往说得不那么准,虽然花了很多时间来学习汉语拼音方案,师生们也做了很大努力,但是,儿童们往往说不好普通话,“因为他们没有好的模仿对象,又缺乏实际的练习。”
官方释疑
先学拼音为何由来已久?
据了解,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至1957年文字改革时由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
据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吕叔湘等一批语言学家主张汉字改革,采用拼音字。该主张的一大考虑在于,采用拼音字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们认字的负担。以英语为例,学会26个字母及一套简单的拼写规则就能解决读写问题。“基本上做到会说话就能读写。”
邵宗傑也曾公开表示,先学拼音的做法一部分原因在于“识字难”的看法广泛流行。“在语文教学中,受汉字‘难学’、‘落后’、‘必亡’和走拉丁化道路等主张的干扰和影响,对注音符号特别是拉丁化拼音字母情有独钟,其突出表现之一,就是一反两千余年行之有效的传统,语文教学不再以教识汉字为起点和基石。”游铭钧也曾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倡导者以为识汉字难,学了注音字母,特别是拉丁化的拼音符号以后,可以解决识字难的问题。”(本报记者 牛伟坤)
- 如何正确理解阅读障碍2019-12-02
- 把握好幼儿前阅读前识字的“度”2018-09-17
- 花费9.8万买副眼罩学蒙眼识字 竟是用闻的和猜的2015-07-14
- 评论:删古诗词是丢了西瓜捡芝麻2014-08-27
- 一年级新生识字量差异大 最少认40最多认25002013-10-14
- 减负先拿语文“开刀” 新学期一年级不考拼音2013-08-30
- 一年级新生平均认字500个 比5年前翻一倍2013-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