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要闻 > 正文

“舞以达欢”的校园如何激发生命活力

2018-06-21 08:50: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中国民族舞蹈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创造性学习、研究具有积极作用,对于激发大学生审美情感、生命活力,提升创造力,具有特殊价值和意义。

  舞蹈和我们的生活、学习紧密相连,老年人的广场舞,各种民俗节日里庙会、社火、游园会里的各种舞蹈形式,校园里各种与节日有关的社团演出、活动,等等,都会看到翩翩起舞的身影。

  “舞蹈”属于时间性与空间性并存的艺术形式,是以人体为表演中介的动态艺术,表达着人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在高校中普及舞蹈特别是中国民族舞蹈,对于激发大学生审美情感、生命活力,提升创造力,具有特殊价值和意义。

  民族舞蹈凝结着民族精神

  舞蹈起源于远古人类在生存、发展中对于劳动、狩猎、生产、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拟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祀礼仪等活动的情感表达。中国的民族舞蹈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对于本民族的形成、迁徙、居住环境、经济基础、社会结构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自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乐舞以及理论知识都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民族舞蹈的独特风格和鲜明特色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例如,傣族舞蹈中的步伐元素“拔泥步”,正是傣家的“小卜少”(傣语,小姑娘)在稻田里一脚深、一脚浅的劳作写真;蒙古族舞蹈的“抖肩”元素,正是牧民在辽阔的大草原上纵马驰骋的真实体验。当围观的人们看到这些来自身边的熟悉动作,往往可以一人呼万人应,情不自禁地加入这个群体。这时,他们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承担起传承的义务,并在不断积累、加工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由此,中国民族舞蹈才生生不息,世代相传。

  在高等教育中有特殊价值

  科学和艺术是连在一起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他曾经说过:“正因为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我的灵感,许多就是从艺术中悟出来的。”

  中国民族舞蹈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创造性学习、研究,都具有积极作用。

  学习中国民族舞蹈可以让大学生追求美,对生活和未来充满激情。

  舞蹈,追求真、善、美的完美统一,舞蹈的基础是生活本身,在提炼升华的艺术中,把自然美、社会美升华为艺术之美。在中国民族舞蹈丰富多彩、热情欢快的外在形式之下,蕴藏着无比丰富的内在意蕴,我们可以称之为民族精神。这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正是舞蹈生生不息、流传至今的真谛所在。中国的民族舞蹈表现的都是真实的内在情感,或欢乐,或痛苦,或忍辱负重,或激昂热烈。先人用舞蹈来自我娱乐,通过舞蹈来表达先民的原始思维与原始情感,数千年后的今天,这种自娱性的舞蹈形式仍然能够让人感受到自我显示的形体之美、气质神韵之美、节律之美和力量之美,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学习中国民族舞蹈可以增强一个团队的责任感和凝聚力。

  一个团队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一种团结的力量,这种力量正是社会心理凝聚的象征。而中国民族舞蹈的传承在大学生认知的心灵撞击中可以显现出的意义和精神,正是一个民族相互依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体现。这种力量的体现是人们之间相互依存的一种表达,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中国民族舞蹈这一形式来表现自我的生命价值,感受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国民族舞蹈的表现形式多以群舞的形式呈现,这种形式让一个群体长期融合在一起,审美、思想、信仰、步伐和情绪表达的和谐,加深了这个群体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并成为一个群体特有的标志。

  学习中国民族舞蹈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

  舞蹈从早期原始的身体萌动发展成社会性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从无意表达到托物言志,从简单的祭祀娱乐到刻画人物、深入表现人们的内心世界,每一次对生命意识的反思和探索,都是一种超越。

  艺术的创作不能像科学研究那样,除了遵循一般的认知逻辑,更要遵循特殊的情感逻辑。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动力之一,创作过程必须融进创作者主观的情感和想象力,才能达到情感思维的呈现与表达。现代社会中,情商显得至为重要,在现代社会环境中,个体与他人的“协作能力”比起个体自己的“单打独斗”更能获得成功。传承中国民族舞蹈,有助于培养和开发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调动、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力。

  须在高校传承与创新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科教兴国、信息革命、创新改革、素质教育等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音符。儒家的“乐教”提倡通过艺术完成对社会的道德教化,通过各种美的教育让社会的伦理规范深入到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而成为个体的自觉要求。今日,舞蹈教育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迎来重要的发展时机,舞蹈教育除了培养专业的舞蹈人才,也在向着国民教育和各级各类的高等院校开始普及。高校的舞蹈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白,在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自信心与创造力是首要的素质,敢于担当,有明确的理想和信念的年轻人步入社会后才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中发挥能动性,将自身的无限潜力爆发出来,主动承担起建设国家的重担。

  中国民族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至今沉淀下来的活标本,高校大学生在学习中国民族舞蹈时不能停留在“原生态”,需要与时俱进,用新时代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我们要以谨慎的学习、继承和立足于创造性发展的态度对待中国民族舞蹈艺术,使中国民族舞蹈文化不断丰富,不断提高。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高校艺术教育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北京市的高校,艺术类课程开设得多种多样,单是舞蹈素质教育方面就已经包含了理论、实践、赏析、创作等多门课程,舞蹈教育已经走到了全国高校前列。一些高校的学生舞蹈团也在以第二课堂的形式诠释着舞蹈素质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舞蹈团的学生在校园中的活跃也影响着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和传承。长期以来,“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北京市大学生舞蹈节”等比赛活动中,各高校学生舞蹈团以中国民族舞蹈的元素谱写着当代大学生对自己、对社会、对世界的认知和自信,用他们的方式记录着、传承着中国民族舞蹈,并将之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徐英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