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爆款电影蕴藏的教育价值
《流浪地球》这样一部被称为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电影,其蕴藏的教育价值不容小觑。成人在带着孩子走进电影院,享受科技和创意带来的饕餮大餐之后,除了引导孩子阅读原著,还可以做什么呢?
聊一聊隐喻的“意义”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电影常常具有强烈的“意义感”,将世界和人生的意义巧妙地融入其中。康德说过: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二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律。好的科幻小说或电影,会将二者结合起来,作品最后都落到思考人类的归宿这一宏大主题。在观看电影后,成人可以适时与孩子探讨故事情节和人物:“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什么?表达了何种诉求?探讨了世界和人生的何种意义?”
正如刘慈欣一贯的意象:宇宙级别的灾变,人类在面对灾变时万众一心的奋斗和牺牲,面对挑战时艰苦卓绝的应对,等等。《流浪地球》的意义也是如此,然而故事中的小人物也同样让人感动,影片中家庭的纠纷和情怀是宏大意义的具象和折射。
我们还要记得与孩子一起分析《流浪地球》与美国科幻大片的不同之处,美国文化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常常将问题的解决寄托在一个英雄身上。在好莱坞电影中,地球遭遇无妄之灾时,通常是两种解决方法,超级英雄解救全人类,或者建造“诺亚方舟”带人类逃出地球。《流浪地球》里表达的家国情怀,不仅是与美国大片的差异所在,更是打动国人内心最柔软之处的“启动键”。操纵地球逃离太阳系的惊艳设定,本身便是对家国情怀的张扬,正应了刘慈欣那句话:“太阳死了,人还活着。”在东方文化中,地球象征着人类全部的生活、文化和历史。刘慈欣说过:“太空旅行是一种离开本源文化去流浪的情节,如果把地球变成宇宙飞船,就有了更深的含义——我们不是在流浪,依然和我们古老的文化在一起。”
《流浪地球》蕴含的意义远远不止这些,还有面对挑战时的勇气、遇到困难时的坚毅、悲天悯人的情怀、为了使命的牺牲……这些都是孩子成长中必需的养料。
学一学科学的“思维”
科幻,是与科学联系起来的,却不是真正的科学,而是对于未来科技的畅想。无论在科幻电影还是小说里,都或多或少蕴藏和包含着各种科学知识,或者能够引发阅读者去思考探究科学知识。成人可以鼓励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分析、思考其中的知识。
这些知识可以分成三种:第一种是“实然”的知识,是指那些真实客观存在的知识,或者颠扑不破的规律和事实。在《流浪地球》中有个场景:各国救援队在接到韩朵朵的求救后,纷纷返回帮助主角一行人推动撞针,不断赶到的救援队员形成队伍,把各自的手放在了前面队员的身上向前推。其实真实的科学并非如此,一般情况下最后一个人的推力无法传递到前面去。就算这些力都能传递过去,那站在第一排的队员们是无法用肉身承受这些力的!在分析这个场景或故事时,成人可以鼓励孩子思考力传递规律,也就是牛顿第三定律。这个定律就是“实然”的知识,真实的科学知识。
在这部电影里,孩子还可以触发诸多的科学火花,探究更多的真实知识,如地球的构造、水循环、物态变化、地球磁场和核聚变等知识。红巨星、引力弹弓效应、洛希极限等专有名词或术语,也是在观看电影时绕不开的真实知识。
第二种知识是“竟然”的知识,是在小说或故事中出现的“硬核”知识,以严格技术推演和发展道路预测,以描写极其可能实现的新技术新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科学知识或发明。如1927年《大都会》的视频通话,1968年《2001太空漫游》的手机、平板和人工智能,1989年《回到未来2》的虚拟现实技术和可穿戴设备……在这些硬核科幻小说里,我们都会惊讶地发现,科幻作品中的黑科技已经变为现实。这些知识就是“竟然”,它们竟然从纸上走到了现实,竟然从畅想变成了实际。无疑对于阅读科幻小说的读者来说,这是最令人心潮澎湃、大呼畅然的部分了。
刘慈欣的小说为何会赢得如此赞誉,关键在于能把最疯狂的想象和最前沿的科技无缝对接。他发明的“降维攻击”这个概念就是典型的例子,如今这一概念在互联网界被广泛引用。还有《带上她的眼睛》里提到的电离层飞机、传感眼镜,也都是在科技上有前瞻性的。
越是伟大的科幻小说,就蕴藏着越多伟大的、能够改变世界和生活的硬核科技。《人类简史》作者曾说过:“科幻小说帮助大众形塑了对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新事物的理解,这些技术会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内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
最后一种是“超然”的知识,科幻小说和电影最大的核心在于合情合理而又天马行空的科学想象。作者或编剧在核心设定下,为了目标达成和情节演绎的需要,会幻想出许多科技产品。这些知识超越现实世界和当前的科技水平,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加以想象和拔高。就像《流浪地球》中发动机、地下城、运载车等诸多的“科技产品”,是为了帮助地球逃离太阳系的工具和想象。当孩子看到这些稀奇古怪的事物一定会惊讶和好奇,成人就可以与他们讨论:未来世界中是否有可能?它们是以现实生活中何种技术为蓝本的?人类可以如何努力到达……
学习科学,不仅需要知识,还需要科学的方法、思维和精神。阅读科幻小说或观看电影,其实也是科学方法的学习。科幻的本质是幻想,这样的幻想不是空想、乱想,而是具有内在逻辑的想象。幻想一样事物很容易,但当你要幻想诸多事物,就要使其相互之间不矛盾,还要符合小说内在的情节和人类的生存规律,这样的挑战就显而易见了。
(作者单位:上海市三林东校)
- 开展校园主题活动 推广生态文明理念2022-04-20
- “毕业寄”传递了母校的安全感2020-07-10
- “毕业寄”传递了母校的安全感2020-07-10
- 书写新时代奋斗者的答卷——从黄大年到钟扬的时代启示2018-05-02
- 英雄航天员与首都学子共叙航天梦2018-01-29
- 参观博遇到奇葩鉴宝人 网友提醒游客文明观展2014-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