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要闻 > 正文

坚持“八个统一” 上好思政理论课

2019-04-08 13:46:00 来源:人民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2019年3月18日举行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

  坚持“八个统一”,是对很多年来思政课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难题的明确回应,是对思政课教学中困惑和争议的明确答复,是对思政课教学中偏差的坚决纠正。要真正做到坚持“八个统一”,首先必须深刻认识这“八个统一”的丰富内涵,了解坚持“八个统一”背后的所指和所向。

  一是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而要做到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必须处理好思政课教学和科研及学科建设的关系。不能将三者对立起来,认为注重科研和学科建设就是否定了思政课教学的基础地位。相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是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学理支撑的重要途径,通过科研提升思政课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提升教学中的理论性,避免空洞的政治说教。

  二是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知识教育是以知识传授、科学精神的培育、智力开发为其主要目标,属于认识论的范畴;而价值引导是以人性的养成、人格的塑造、人的价值开发等为目标,属于价值论教育的范畴。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要求以知识传授为载体,以价值引导为核心;以知识教育来支撑价值引导,以价值引导来引领知识传授。在价值引导中,必须处理好思政课教学与人文教育的关系,不能单靠思政课教学实现价值引导的全部目标,必须依赖于系统的人文教育作为支撑,建立以思政课为龙头,系统的人文教育课程为支撑的价值引导课程体系。

  三是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建设性和批判性都属于思维能力的范畴,要求受教育者具有一种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一思维能力的重要性甚至超越了创新能力,因为思维能力决定了受教育者的人生方向,它可以有效防止将疑问想法转向不智行为。对于教育者来讲,向受教育者传导这一思维能力,就必须首先自己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这一思维能力武装自我,进而实现这一思维能力的传导和输送,培养学生的建设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是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思政课既是理论课,更是以实践来支撑理论的课程。这里的实践,既包括教育者自身的实践,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素材支撑理论;也包括受教育者的亲身实践,西北工业大学的思政课教学历年来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全员覆盖与重点支持,以假期为主和以学期中实践为辅,以大思政格局为引领带动实践教学体系化、实效化、生动化、有趣化,逐步探索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五是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思政课教学目标的统一性要求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使用、教学管理具有统一性。与此同时,在各个不同的学校,要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受教育者群体,进行多样化教学。如针对理工科学生与文科学生的差异性,选取不同的教学素材,以科学性、理性思维为支撑引领大学生的价值塑造;再如,在教辅材料的编写使用中,一方面要尊重统编教材的核心地位,同时辅之以具有国情、省情、校情特色的教学辅助材料,西北工业大学以载人航天精神等国防军工文化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立志献身国防事业的社会责任感。

  六是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逐步改变过去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氛围,改变教师自我独白、无人参与的授课局面。实现课堂从单一权威到主体平等的转变,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这里的参与,既包括形式和身体的参与,如师生问答、学生手机参与互动等,更应包括学生内容和思想的参与,将课堂作为学生展现自我真实思想、实现思想交锋与纠偏的场所,真正通过思政课教学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从而为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供基础。

  七是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提出,一方面,为灌输性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合理性存在提供了依据,逐步终结了长期以来对灌输性的否定性评价;另一方面,强调二者的统一,奠定了启发性在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如果说,灌输性强调的是大水漫灌、是教育者的一种知识和价值供给,那么,启发性强调的则是基于受教育者的需求所进行的滴灌。滴灌的过程就是基于受教育者的问题意识,逐一揭开知识的深井、解开价值观的迷茫。在实现灌输性的过程中,传统的课堂是最为有效的方式;在实现启发性的过程中,MOOC、微课则成为最为便捷的途径。

  八是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要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这一理直气壮,既包括如雷贯耳的显性教育,也包括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既包括思政课程的主导性显性教育,也包括课程思政的主体性隐性教育;既包括思政课教师的主导性教育者,也包括学校学工干部、党政干部、辅助人员等群体的教育者;既包括课程育人这一显性教育,也包括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隐性教育,在隐性教育中挖掘思政教育的资源,实现思政教育的功能,通过十大育人体系的有效结合和相互支撑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作者系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导,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殷会丽
新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