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要闻 > 正文

大学生应该补一补“劳动—休闲”课

2019-04-25 09:59: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劳动与休闲,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两个合乎规律的行动样态和实践维度,是一对对立统一的范畴。休闲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对休闲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增强其抵制社会不良劳动价值观侵蚀的自我觉知意识,是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一门必修课。

  纠正“劳动—休闲”逻辑中的偏差

  现实生活中,“劳动—休闲”的逻辑呈现出一定的异化现象。

  一方面,人们在劳动中的心态、观念和行为,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良诱因而走进误区。一些年轻人不愿通过踏实劳动来实现“勤劳致富”,“啃老”现象严重,在工作中得过且过、不尽职尽责的现象常常出现。一些不劳而获、少劳多得及市场经济中的“唯利是图”等不健康心态,盘踞在现代社会部分青年人群的思想中。“伪精致”正变成年轻人的陷阱。他们对“工匠”“劳模”的关注,远不及对明星、富翁的追踪来得积极。还有一些年轻人走向另一个“极端”,拼命劳动,不惜“幸福延期”,把辛苦工作看成唯一的谋生手段。同时,大学生群体中涌现出“千米经济”现象,还有人一味热衷于兼职赚钱,对专业学习漫不经心,沉湎于过度娱乐和不合理消费。也有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不会与他人和社会融洽相处。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劳动时间以外空出了较多的休闲时间,一些人的休闲思想和方式因“补偿心理”而发生畸变。一是休闲行为出现偏差,将休闲表现为享乐、购物、身份地位炫耀等行为。二是偏向于选择娱乐休闲资源,喜欢光顾酒吧、迪吧等“吧”式休闲场所,对图书馆、博物馆等“馆”式文化场域却少有问津。

  当然,年轻人的这种休闲思维和方式,受到了社会上一些不良消费文化、休闲方式的影响。

  重构对休闲的价值判断

  劳动是休闲的基础和前提。一切“闲人”“闲情”“闲时”“闲钱”,都源于劳动的创造。

  劳动是创造物质世界和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劳动的本源意义。“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马克思认为,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类本质的体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确证。

  劳动是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这是劳动的经济意义。按劳分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合乎正义的分配原则,“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要遥想安徒生童话中的“金斧子、银斧子”,不劳而获、少劳多得是可耻的、不义的。

  劳教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体现了劳动的教育意义。只有学会劳动、热爱劳动、投身劳动,个人的身体、心灵才能健康发展。不会劳动、不爱劳动、不愿劳动,则会阻碍人的全面发展。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大学生未来服务社会实、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休闲是劳动的目的和旨归。劳动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直指主体的需要。

  首先,休闲表现为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意义,这是休闲的个体价值。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休闲是一种成为人的过程。”休闲是人在劳动时间以外,身体和心灵的休憩、放松。但休闲不仅仅是休息、放松和消费,休闲更多的意义是使人恢复体能、积蓄精神,从而更好地劳动。心理学家奇克森特米哈伊认为,“休闲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有益于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心体验”。休闲,使人有时间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展现自身的所有才能,培养创新能力。休闲,全面展现人作为高级生物的特征。

  其次,休闲表现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经济意义,这是休闲的社会价值。人是社会的成员,也是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与消费者。人在休闲娱乐中合理消费刺激内需,助推社会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再流通、再生产,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正确的休闲观、消费观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劳动与休闲都是人的根本行为,统一于人类生活的应然状态。

  用足自由时间

  充足的自由时间是休闲的前提。马克思这样阐述道,一个没有自由时间的人,除去吃喝拉撒睡等生理间断的时间之外,他的所有时间都是劳动的时间,那么“他不过是一架为别人生产财富的机器”。因此,人要发展,就要拥有并能充分利用好自由时间。大学生可自主支配的自由时间较多,能否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往往取决于对自由时间的利用效益,在“发展智力,在精神上掌握自由的时间”,以充分发展主体性,增强创造性意识、激发创新性思维。

  与此同时,大学生还要涵养休闲技能。休闲依赖于一定的物质基础,但绝不能拘泥于物质。如果休闲生活被物质所累,人将不可能处于自由的状态。大学生劳动休闲应蕴含涵养兴趣、培养个性、展现自我、促进发展等内在品质。因此,大学生应主动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参与各类社团活动丰富自己的闲暇时光;要积极投身公益实践和社会活动,培育劳动技术能力和态度,用技术创新为他人、为社会服务;要选择高雅、有品位的休闲内容,全面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这是大学生的生存需要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休闲教育不仅要与时俱进,更要紧紧立足我们的传统文化根基。西方的“洋节日”引导着大学生的节日文化,致使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文化被弱化。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休闲思想和实践,如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倡导“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式的简朴生活;很多重要传统节日是和休闲联系在一起的,如清明踏青、中秋赏月、元宵闹花灯等。

  我们理应深掘传统文化精髓,尊重自然有序发展,涵养时代气质,丰富休闲时光,探寻美好生活,全员、全方位、全程对大学生进行休闲教育,从而实现生命的本质复归。(侯红梅)

责任编辑: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