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要闻 > 正文

海归调整与适应的四个关键词

2020-10-29 09:28: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对于选择毕业后回到国内生活的海归来说,能否调整好自己的整体状态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身为一名海归的笔者将结合自己的经验,从4个方面就此话题提出一些建议。

  海归调整与适应的四个关键词

  社交

  海归在日常生活中首先需要调整的就是社交方式。

  笔者和许多有过在欧美国家生活经历的朋友们一样,回国后或多或少都能体会到,西方社会的社交模式和国内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

  在国外,都市生活中有时会呈现“原子化”特征,即个人生活在较大程度上处于独立状态。一方面,个人成年后如果有条件会倾向于离开父母独自生活,而在学校与职场中,同学、同事间的关系也较为疏离,除非志同道合,否则在离开校园或公司后,大家彼此之间联系并不紧密。

  有些留学生在国外习惯了这样的文化环境,甫一回国,有时会对人际交往中一些缺乏“距离感”的举动或话题感到不适应,甚至产生反感。因此,海归回国后在社交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主动尝试改变或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以逐渐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心态

  调整心态,是留学生回国前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之一,为的是尽量避免回国后可能出现的心理落差。

  在求职阶段,不少留学生在潜意识里会认为自己的综合能力“胜人一筹”,在求职市场上拥有“隐形优势”,但现实却泼来了冷水。随着留学生人数的增多,海归的职场“含金量”不复从前,除了名校海归仍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外,一些不那么知名的海外院校毕业的海归很可能会在求职市场“遇冷”。

  正式步入职场后,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才是脱颖而出的关键。毋庸讳言,在一些热门行业,国内外的薪资水平仍存在差距,而这很可能让海归产生落差,需要自我调整心态。如果所在行业前景长期看好,可以在薪资和待遇上做适当妥协,毕竟,积累工作经验是在职场发展的基础。

  专业

  受国内外教育系统不同的影响,很多留学生在申请学校时为了拓展就业方向而选择“热门专业”或者“混合专业”,却由于对国内主要相关行业的信息了解较少,回国求职时遭遇不顺。

  《2016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相关数据曾显示,在被调查的海归中,仅有47.6%的人认为自己有清晰的职业规划,42.2%的受访者“不喜欢目前的工作,且不清楚今后的发展方向。

  求职时,大家又会遇到一个新问题:是在国外工作几年积累经验后归国,还是毕业后直接回国求职?结合几位学长和校友的经历,笔者认为,这主要取决于所学专业在国内市场上的就业行情和短期前景。比如,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如果有海外就业经验则有助于提高竞争力,若有机会可以进入对口工作岗位积累经验。但是,一些对周边社会资源依赖较高的职业,在国外工作的时间越长,潜在“转型成本”就越高,这类专业的学生不妨尽早回国求职,在国内积累社会资源。

  另外,一些专业因为国内外在工作中使用、参考的系统和理论不完全相同,也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这需要海归在国内工作时尽快完成转型,适应国内环境。

  职场

  职场,是留学生回国后专业技能应用的具体场所,环境的变化会带来一系列变化,个人性格是否与企业文化“合拍”、价值观是否与企业文化契合,这些都对做好工作至关重要。国内外的职场文化也存在着不小差异。

  一些海归坦言,自己留学所在国对私人时间和工作时间有着明确的界限,除少数特殊行业外,职员在下班时间享受个人自由,不会回应上级或同事与工作相关的电话或电子邮件。在国内,一些企业上班、下班界限不明,有的公司常常加班、有的领导习惯在工作时间之外向员工布置工作。这些差异都需要海归在求职时和在工作中格外注意。

  与此同时,选择入职企业,也要结合个人工作习惯进行优先排序——民营企业种类繁多,一些小企业工作压力大、但职场新人可能会在扁平化管理中获得更多机会;国有企业岗位稳定,但有时存在缺乏活力和创造力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海归权衡利弊,综合考量。

  总之,海归回国后将面临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转型,能否平衡压力、结合自身状况制定合适的职业规划,这事关前途。及时做出适应和调整,会为其在国内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坚实、稳固的基础,也会增加回国的幸福感、获得感。(孙嘉熙)

责任编辑:赵家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