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要闻 > 正文

商河“教育强县”新跨越 劳动教育见成效

2021-11-08 11:12: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1月8日讯(记者 殷会丽) “田塍莫道细于椽,便是桑园与菜园”,杨万里在《桑茶坑道中》如是说。

  商河作为农业大县,劳动教育是其特色。商河县教体局以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为抓手,开发相关校本课程,建立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推动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充分挖掘劳动中的育人价值,逐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普遍重视、共同参与、多方联动的劳动教育新格局。

  翻土、找平、挖坑、种蒜……3日上午,记者在商河县第二实验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里,看到学生们化身“小农民”正在种植大蒜。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到劳动带来的乐趣,商河县第二实验学校在校园西北角开辟了一块“菜园”。以教师和年级为单位分成九个劳动实践区,学生们在各自班级负责的土地上松土、种植、浇水、施肥等。“我从种菜中感受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知道了粮食的珍贵。”八年级一班学生孙建友告诉记者,自己在劳动课中学会了很多的种植知识,以前只知道蔬菜是什么样,现在知道了蔬菜是怎么生长的,同时知道了劳动的辛苦,回到家后会主动帮妈妈干家务。“学校的劳动课每周至少一节,收获的瓜果蔬菜都会奖励给学生。”校长王其良表示,劳动课的开展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但没有耽误学科的学习,反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商河县第二实验小学中也开辟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校以“体验”为切入点、“实践”为突破点、“融入”为关键点、“课程”为着力点,努力追求适合学校发展和师生健康成长的劳动教育课程新样态。最终确定了三个层面六个方面三项目标的“363体验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即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多元协同,按照低中高三个学段开展六方面的劳动教育内容,最终实现三项劳动教育目标。在实践基地中学生们种大蒜、摘辣椒、摘棉花等,培养了自身主动劳动的意识,同时丰富了自己的知识。

  商河县教体局自劳动教育开展以来,结合商河县实际,利用天然农业资源农场、梨园、枣园、西瓜、蔬菜种植基地等,遴选、培育县级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指导、改建具有一定条件的劳动实践场所,作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为学生展示真实劳动场景,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让每个孩子身上有汗、眼中有光、心中有梦,最终实现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三个劳动教育目标,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劳有所获,动有所成”。

  商河县教体局负责人表示,随着商河县劳动教育常态化开展,“劳动最美丽”的种子也将会深深扎根于广大青少年心中,指引孩子们的人生航向,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劳动教育只是商河“教育强县”的一个缩影。

  2020年,商河县委县政府将教育作为头号民生工程,举全县之力实施“教育强县”战略,在整合教育资源、保障教育投入、调整教育布局、优化教育环境、提升教育质量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奏响了“小财政办大教育”的时代强音,商河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城区挤、镇街散、农村弱’是商河教育多年以来面临的一道棘手难题。”商河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车富春介绍说,“教育强县”破解了这一难题。2020年,商河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教育强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实施意见,按照“学前普惠、小学集中、初中进城、高中提升、开放办学”的工作思路,实施了“布局调整、队伍建设、改革创新、质量提升”四大工程。

  记者了解到,商河投资36.5亿元新建了16个教育项目,投资规模之大、覆盖范围之广创造商河历史之最。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先后投资7500万元,通过新建、集中整治、撤并改建等方式,构建了“布局合理、优质普惠、特色发展”的学前教育体系,全县由2019年的60所公办园发展至104所。

  小学集中、初中进城。投资2.7亿元新建三所小学,投资5.27亿元新建县2所中学,5481名农村初中生进城就读,义务教育迈向优质均衡发展的新阶段。

  高中提升。先后投资1.4亿元实施县一中餐厅、宿舍扩建项目,县职业中专实训基地扩建项目;投资2.97亿元建设弘德中学高中校区。

  为解决学生上下学出行问题,投资1200万元购置30辆新校车,加大校车财政补贴力度,学生乘车费用减免一半,实现让学生在家门口乘车。

  “我很喜欢有校车的日子,在家门口就可以和伙伴们一起乘车上学。”春晖实验学校三年级二班的牛子萱同学开心地说,上学路上,还可以和伙伴们聊天讨论,好开心。

  “以前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给我带来好多困扰,一是影响到工作,二是放学正值交通高峰,因交通堵塞浪费好多时间。”牛子萱的家长邱海娜告诉记者,孩子乘坐校车后,不仅省去了接送麻烦,而且遇到大风和雨雪等恶劣天气,孩子上下学交通也有了保障,孩子乘车,家长方心。

  “政府还给了补贴,坐校车一个月只要一百块钱。”邱海娜喜滋滋地说,校车补贴政策的实施减轻了家长的负担,既方便安全又省钱。

  学生家长口中所提到的政府补贴,是该县为减轻乘坐校车学生家庭的负担,对义务教育阶段非寄宿制学生,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减轻乘坐校车费用。实施补贴后家长每月只需承担双程130元(补贴前260元)、单程100元(补贴前200元)。目前,该县乘坐校车学生5192人,财政需补贴432万元。

  “经过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破解了一系列事关教育长远发展的重大难题。”车富春表示,改革创新让商河的教育发展呈现新气象,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步扩大、学校特色品牌更加响亮、教育教学成绩稳步提升,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明显提高,尊师重教的氛围更加浓厚,教育强县战略深入民心!

  如今,一幢幢学校高楼拔地而起,犹如一颗颗璀璨明珠,成为全县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全县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商河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道路上,持续在探索。

责任编辑:殷会丽
新闻关键词:商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