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要闻 > 正文

瞭望丨我们需要怎样的人才?如何厚培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2023-01-16 10:28:38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中国航天全年实施发射任务超过60次,发射次数再创新高,探月、探火、探日再出新成果,空间科学研究迈上新台阶……刚刚过去的2022年,中国航天以硬实力演绎中国科技自立自强故事,交出一份世界瞩目的答卷。

  不仅航天,量子信息、干细胞、脑科学等前沿方向上的一批重大原创成果,深海、深地、深蓝等领域形成的科技制胜力,一并生动诠释着中国科技力量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这其中,战略人才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战略人才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改进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为培养造就战略人才队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厚植战略人才成长沃土。集中力量办好一批国际一流的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校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等,投入建设一批大科学装置、发起设立国际大科学计划,大力吸引一批世界知名科技、行业组织集聚,建设一批产才融合孵化器、产业园。在引领工业革命的智能科技、量子计算、大数据、5G等领域,中国不但实现与欧美国家同场竞技,还在部分领域实现了领跑。

  壮大人才规模。形成了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我国人才资源总量从2010年的1.2亿人增长到2019年的2.2亿人;研发人员总量由2012年的325万人年提高到2021年的572万人年,居世界首位;我国专利申请量连续11年位居世界首位。

  夯实战略人才之基。中国已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博士生培养数量居世界前列。

  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需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一项系统工程,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是自主创新的关键,具有不可替代性。当前,中国正从“下游应用创新”向“上游技术创新”跃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都离不开战略人才这一核心关键。

  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是优化我国人才队伍结构的迫切需要。与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相比,迫切需要壮大能够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开展基础研究等方面的战略人才队伍。

  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迎来新机遇。当前,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科学中心、人才中心正在由欧美向亚太地区转移。中国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以“西气东送”“西电东送”“东数西算”等为代表的大科技、大企业、大市场、大系统工程形成全球独有的要素匹配机遇,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战略人才施展才能。

  瞄准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党的二十大部署了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和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组合拳,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内在规律和发展逻辑的深刻把握,是厚培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指挥棒。

  以教育优先发展构筑战略人才蓄水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着眼未来竞争,以人才质量为导向,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进程,加快建设若干优势学科,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建设新兴学科、加强基础学科等等;探索实行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的有效机制。

  以科技自立自强打造战略人才主阵地。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支撑重大科技突破为目标,我国正加快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吸引集聚、培养造就更多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等。

  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激发战略人才创新活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以人才引领驱动激发战略人才内驱力。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建立跨部门、地区、行业、体制的资源调配机制。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激发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主观能动性,着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张彬
新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