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要闻 > 正文

山东大学举办第一届日语翻译研究与教学研讨会

2023-05-04 12:29:59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5月4日讯 由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第一届日语翻译研究与教学研讨会,于2023年4月29日,在山东大学洪家楼校区隆重召开。在开幕式上,山东大学校长助理、青岛校区党工委书记邢占军代表山东大学致欢迎辞,他说此次日语翻译研究与教学研讨会,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阶段性集成,也是中国文明对世界文明新输入的理论性评价,凸显了中国文化在当前多元文化和多元文明相互借鉴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研讨会将为新时期我国日语翻译教学研究奠定基础,必将推动文明互鉴研究、国际学术交流和跨文化研究与发展,并为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智慧。

  教育部教指委日语分委会主任、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原校长修刚,日本翻译家协会常务理事、原国际译联理事叶谷渥子,青岛出版集团日本文化中心主任、编审杨成舜,原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著名作家、翻译家陈喜儒,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学院院长王俊菊先后致辞。开幕式由山东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外国语学院兼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特聘教授时卫国主持。

合照

  在上午,共有四位专家做演讲,分别由时卫国教授和邢永凤教授主持。

  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原校长修刚围绕“‘认知语境’在对外翻译中的地位与作用”这一主题指出:对外翻译成为新热点,对外翻译不能拘泥于原文、拘泥于中国翻译理论,要打动外国受众而占领主动权和话语权,关键在于如何接近“受众视角认知语境”从而利用认知语境的特点,在紧扣原文的基础上理清文脉、减少受众“心力”负担、实现其与译文的“最佳关联”。译文要实现“融通中日”、“融通中外”,理应高度关注两国语言文化间的异同,承认、尊重受众认知环境的普遍特点及变化规律,充分认识双方认知语境的交集与差距,并在翻译中顺应已有之共识,缩小两者间差距,增强语境效果。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东方学研究院院长陈多友在题为“关于翻译人才培养的几点看法”的演讲中指出,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水平翻译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要保持开放的格局,推进经济全球化,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加大拔尖翻译人才培养的力度与效度。要推动高校翻译教育创新发展,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发挥外语类高校示范引领作用,建立MTI人才可持续发展体系,完善MTI人才激励机制,打造MTI人才资源平台。MTI翻译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缜密的技术设计、学科规划、制度安排以及战略部署。MTI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协同合作,需要高校久久为功,改革创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教授、博导、院长杨玲发表题为“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人才与翻译人才的可持续成长”的演讲,指出本科日语专业需要培养语言、翻译、跨文化沟通、国际传播等外语核心能力,MTI(MA)则是转向“翻译+学科、+行业、+岗位”,DTI则面向翻译行业发展、翻译学科发展、翻译专业师资发展、政府战略需求等,日语专业教师需要推进日语学科、日语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教学科研,以此支撑日语的翻译教学和翻译人才培养,支撑日语专业和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大连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院长、教授于飞发表的演讲题目为“日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理念及教学设计”,说明了大连外国语大学在三个方面的改革尝试。在本科翻译课程教学目标方面,由原来的教学翻译尝试向外语翻译教学转变为设置外语教学的高级课程,培养翻译人才的初级课程。在本科翻译课程的教学设计方面,将词汇语法的对译训练转变以句子、句群、篇章文本为单位的认知过程训练,将教学设计以翻译任务流程为主线,把翻译能力培养作为一种综合的认知能力训练。在本科教学的教材开发方面,通过教材的统一编写,梳理和落实教学理念。此外,翻译领域面临新技术的影响问题,我们更应该注重通过翻译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考的能力、元认知能力、项目执行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下午的演讲会,分别由时卫国教授、王慧荣副教授、李月珊副教授主持。

  北京外国语大学讲席教授、博导、《外语教学与研究》主编王克非发表题为“翻译研究的选点”的演讲,指出了翻译文化与翻译路径两个翻译研究选点。翻译文化,或翻译文化史,不停留在以往描述性的翻译史,而是更进一步,要追问翻译活动受到何种社会文化的制约,要探讨翻译活动对社会文化的影响。而翻译有外译中和中译外两大方向,细加分析,可发现有译入和译出两个路径。而路径关注交流的渠道是文化层面的。路径需要关注更多因素,如了解翻译由谁发起、如何选材、如何译介、有何内外因素等。中文书刊译介中存在国外译入、我们译出两种路径,这两种路径可能有很不同的结果或效果:文学的和非文学的,以及其他作品可能有不同的译入、译出处理方式。这需要进一步从读者、选材、认知、策略、实践、反响等方面深入开展分析讨论,并思考基于不同翻译路径的理论问题。并且指出翻译路径研究是中国富有的翻译研究资源。

  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中日诗歌研究所所长金中在题为“日文歌曲的翻译技巧”的演讲中指出我国的日文歌曲译配实践较多并且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然而相应的学术研究却很少,没有系统性的理论研究出现。金中教授从“歌曲译配”需要考虑的两个主要问题——音数和声调讲解了自己的金中提案“分割对应法”,从文字结构上对于日语原歌词进行分割,计算每部分文字的具体音数,据此构思出与日语歌词整体内容相近、并且与原文中每一部分的音数都大体一致的歌词,以保证译词的文字与音乐旋律之间的对应关系与原文相近,从而在歌唱中再现原曲的风貌。

IMG_2949

  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朱鹏霄发表题为“基于语料库的政治文本日译语言特征研究”的演讲,指出在语言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语言产业、语言职业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柱的背景下,语料库对语言数据的收集、聚合、分析与应用的作用不可忽视。朱教授从人民网与产经新闻等中日新闻媒体报道的词汇密度与句长比较、中日新闻报道“一带一路”一词译释实态、原创政治文本和翻译政治文本中名词终止句的使用、原创文本和翻译文本中动词敬语的使用等四个具体举例说明语料库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

  日本大学特聘教授、东日本汉语教师协会会长吴川以“《三体》日文版译介成功给我们的启示”为题发表演讲,讲解了《三体》日文版译者立原透耶、大森望等人在断句、人称翻译方面的翻译策略,并指出《三体》日译本为方便读者,特意为小说中的“登场人物”加注从而方便日本读者更好的理解。吴川教授还将《三体》中文原文与千野拓政日译本、大森望日译本进行对比展示,可以看到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的翻译,不仅要求准确传达语言信息,还要兼顾文化背景和艺术特色。

  山东大学日语系教授、东亚国际语言学会副会长时卫国发表了题为“翻译课程建设与展望”的演讲,指出在硕士阶段的翻译课程应注重翻译基本功,专注于翻译实践,边学习相关翻译学理论,边进行翻译实践。培养优秀的翻译家,需要学生本身的努力,更需要环境的配合,还需要有理想的教材和讲义,且对教师的要求特别高,需要教师具有开阔的视野、扎实的基本功、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修养,且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博士阶段则需要利用硕士阶段打下的基本功和积累的翻译经验,对翻译学各个领域进行系统性探索,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开始独创性、前沿性研究,推动翻译学向纵深发展,产出新理论或新方法,解释翻译学的内涵和本质。

  专家演讲结束后,第一届日语翻译研究与教学研讨会闭幕式在洪家楼校区举行。日本大学特聘教授、东日本汉语教师协会会长吴川首先致闭幕词,他首先对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表示祝贺,对受邀参加本次会议表示感谢,希望中日学者能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推动翻译研究。修刚教授、杨玲教授、于飞教授、金中教授、朱鹏霄教授也分别表达了对受邀参加此次会议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希望再次参加日语翻译研究与教学研讨会的殷切期望。时卫国教授做简要总结,并对百忙之中莅临本次会议海内外专家学者、校内外领导和广大师生及筹备会议的团队成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与会者通过本次研讨会,对于新时期日语翻译研究与翻译教学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认为日语翻译研究与翻译教学成果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运用到学科发展和教学当中去,推进相关学科的研究与教学,共同进步,开拓未来。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全体与会者的热烈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通讯员刘芳含)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