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环境立德树人】传承非遗探戏曲 感受古韵晓民俗——五(5)中队小博小雅寻访团探寻皮影戏曲艺术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济南高新区雅居园小学五(5)中队开展了学习戏曲艺术项目式学习活动。中队邀请皮影戏曲传承志愿者刘晓燕老师走进校园,开展“皮影戏的戏曲化视觉呈现”学习活动,探寻皮影戏的戏曲艺术特点及戏曲的地方性特点,理解皮影戏艺术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
01
驱动型问题
活动开始前,中队辅导员卢老师召开主题队会,对此次活动进行整体介绍。队员提出四个问题作为驱动性问题进行研究。
1.皮影戏的艺术形式有哪些?
2.皮影戏的戏曲化艺术特点是什么?
3.进一步了解皮影戏的服装道具及特点。
4.尝试用熟悉的戏曲形式边唱边演皮影戏。
02
项目成员及分工
03
项目学习成果展示
(一)皮影戏的艺术形式
队员们通过观赏泰山皮影戏第六代传承人范正安先生表演的皮影戏剧目《泰山石敢当》,探寻皮影戏的艺术形式。队员们总结出:皮影戏是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道具,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是一种民间戏曲形式,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二)皮影戏的戏曲化艺术特点
队员们通过欣赏济南皮影戏剧目《西游记之大战蝎子精》、河北唐山皮影戏剧目《孙悟空三借芭蕉扇》、北京皮影戏剧目《哪吒闹海》以及湖北沔阳皮影戏的台前幕后表演,了解到皮影戏在唱腔、唱词和配乐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戏曲艺术特点,并且唱腔风格和韵律具有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和音乐体系的特点,可谓是流派纷呈。队员们还深度分析了山东梆子、京剧、渔鼓戏等唱腔、唱词和配乐的特点。
接着,队员们通过观察皮影戏影人,又探寻了各地皮影戏影人道具的造型与戏曲存在相同性,即:大多采用戏曲的四大行当造型和行头,生、旦、净、丑角色齐全。重点了解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具体包括哪些角色,并与皮影戏影人对比其特征的一致性,并且讲求把戏曲的唱、做、念、打 浑然融于表演中。
(三)尝试表演皮影戏
队员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探究学习,踊跃展示学习成果,并尝试用熟悉的戏曲形式边唱边演皮影戏。
(四)手抄报展示
队员们还根据所学知识制作了精美的手抄报,请大家欣赏:
通过此次寻访,队员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皮影戏这一民间戏曲表演形式,增加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了文化自信。
图文:李舒文妈妈、卢化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