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要闻 > 正文

安徽:产教融合 提升教育服务发展能力

2024-02-18 10:18:03 来源:安徽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升教育服务发展能力作出一系列安排部署。强调要加强“双一流”培育,支持应用型大学发展双元制本科教育,深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支持高校与科研机构、头部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加快建设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市域产教联合体等。

  省内各高校认真学习省两会精神,紧扣全省大局、突出核心功能、担当教育强省建设使命任务,推动教育强省建设与“三地一区”和其他“六个强省”建设同频共振并实现赋能强基,塑造安徽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大力发展汽车首位产业、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省和相关高校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培养。一年前揭牌成立的大众学院,正是我省打造“双元制”高等教育合作,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硕果”。这所由大众安徽与合肥经开区、合肥大学合作成立的新型现代产业学院,正按照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合作办学、评估认证、师资培训、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办学思路稳步前行,创新探索专业—就业—产业“三业一体”融合发展路径。

  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合肥工业大学每年输出的毕业生中超四成留在安徽工作。一些毕业生迅速成长为高端装备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的骨干力量甚至领军人物。该校也是国内最早设置汽车专业的高校之一,在汽车工业领域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更好服务安徽省首位产业创新发展,助推合肥市智能网联汽车及其相关产业再上新台阶,合肥工大提出了多主体协同联动的教学方法改革。如在优化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中,突出教育教学的职业实践性,强调基础课程和行业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增加实践环节学分、明确实践课程比例;在教学中,把传统的课堂和工程一线现场结合起来,创设跨时空工程实践教学情境,将教学与实践融为一体,协同建构专业知识体系,不断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该校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程征泰,入学后不久就在导师潘成亮教授带领下投身到校企联合攻关一线,在“多通道纳米级电涡流位移传感器”项目中承担传感探头和调理电路的设计、仿真及测试工作。不久前,这种新型传感器的工程样机在安徽见行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成功。

  据潘成亮介绍,自2019年这家公司成立以来,合肥工大科研团队就参与进来,与公司携手持续攻克多项“卡脖子”难题,建立相互绑定的紧密伙伴关系,成为企业高新技术的驱动源。在校内和企业“双导师”的指导下,大学生们一方面在“真刀真枪”的研发工作中磨炼意志品质、锤炼创新能力,同时也更加清晰地洞悉国家发展需求和企业用人要求,为成长为国家卓越工程技术人才打牢了基础。

  人才好不好用,市场和行业说了算。“我们学生实习的情况怎么样?贵单位对学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有什么建议?”这个寒假里,蚌埠医科大学药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方虹带队去各实习点拜访,掌握一手资料后再与实习单位就实习生派遣、学术交流、毕业生就业等座谈。“像这样的访企拓岗一年最少两次,所有实习点全覆盖。不光要摸清实习学生的状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重要的是了解就业市场,强化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李方虹介绍。去年该校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前1%,寒假正好“趁热打铁”,让学校与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上形成的合力更强。人才培养主动贴近产业、拥抱市场,毕业生的受欢迎程度就高。据悉,蚌埠医科大学2023届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2.38%,本科毕业生升学率达31.85%,均在全省位居前列。

  我省相关高校还与省外高校联合起来,与企业建立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汇聚跨区域产教资源,有效促进产教布局高度匹配、服务高效对接、支撑全行业发展。今年1月,省教育厅公布了我省首批立项建设的37个安徽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名单。这些共同体正携手打造一批符合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的新专业、新课程、新教材、新标准,不仅要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队伍、新时代工匠人才,更把目光放在了集聚行业高端人才、产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成果、形成共同体评价评估体系上。

责任编辑:李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