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变革浪潮下的奋进与突破
鲁网8月19日讯 2025年,山东教育领域持续深化改革,在政策推动、资源扩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多方面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为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和人才储备注入强劲动力。
新年伊始,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基础教育减负提质实施方案》,率先在全国拉开教育改革大幕。方案直击学生身心健康问题,对中小学作息安排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走读生到校时间不得早于7点30分,保证学生充足睡眠,让教育回归青少年成长的科学规律 。这一系列改革紧密呼应教育部“双减”政策方向,结合山东本地实际大胆创新,虽在初期引发部分家长对接送安排的担忧,但多数家长对缓解孩子身心压力的举措表示支持,推动教育理念从唯分数论向以人为本深刻转变。
为深入贯彻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省教育厅等10部门印发《山东省“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案》,这是山东首个“人工智能+教育”文件。文件明确了未来3 - 5年的阶段性目标,致力于建设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全学段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并确立了系统性路径和具体政策措施,为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绘制蓝图,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变革。
为应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山东积极扩充教育资源。根据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山东省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支持每个县(市)至少办好一所公办普通高中,到2027年实现达标全覆盖 。2025年,全省16地市积极行动,共新建、改扩建高中69所,其中全新高中43所,新增学位超10万个。济南在西城片区新增3所高中,东部新区布局2所;青岛有4所公办高中新建,分别落户崂山区、西海岸新区和城阳区等地 。这一系列举措旨在打破教育资源长期不均衡的局面,让更多学生享有优质高中教育资源。
高考录取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2025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顺利完成,成绩斐然。在山东招生的普通高校达2170所,比去年增加92所;共录取考生844807人,比去年增加26076人,其中本科录取343807人,专科录取501000人 。录取工作中,山东强化组织领导,严格纪律要求,规范录检管理,加强宣传服务,确保招生录取公平公正、有序进行。同时,特别提醒考生及时查询录取结果、双录取考生按时确认就读高校、全面了解资助政策、谨防招生诈骗、关注报到注意事项以及及时关注高职(专科)注册入学等事项。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山东高校积极创新。以山东大学为例,国家首批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研究生王茜凭借在企业取得的实践成果完成答辩并获得硕士学位,成为山东首个以实践成果获硕士学位的研究生。2022年我国启动“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后,山东大学与10余家企业建立长期培养机制,按照“一企一案、一生一策”的方案,为学生增设专业课程并配备企业导师 。随着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实施,明确实践成果与学位论文并列可申请研究生学位,为更多学子开辟创新发展路径,流程和标准全面重塑。
山东农业大学则聚焦新农科人才培养,创新“产区选题 - 产区实施 - 产区汇报”的毕业论文设计和考核模式。毕业生的毕业答辩在合作社进行,答辩评审团队不仅有高校教授和农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还有农户代表。学生抛下预设、深入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培养知农爱农、既能“顶天”又能“立地”的高素质新农人。
此外,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山东高校成果显著。2025年度,山东高校共有42个项目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涵盖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研究文库、原创文化精品等多个类别,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2025年的山东教育在改革创新中稳步前行,无论是政策引领、资源扩充,还是人才培养与思政教育创新,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未来,山东教育将继续砥砺奋进,为建设教育强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展现山东担当、贡献山东力量。(本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