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制造了“洋野鸡大学文凭”的旺盛需求?

2013-09-27 15:47:00 来源:京华时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昨天,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2013年《国际人才蓝皮书》发布。蓝皮书指出,国外野鸡大学已成为我国海外留学 (微博) 一大隐患。据调查,报考国外野鸡大学主要有三种人:第一种是不知情受骗型,父母和学生对海外学校不熟悉,再加上一些非法留学中介机构的误导,致使许多家庭用辛辛苦苦积攒的血汗钱,换来了一张野鸡大学的文凭;第二种是无法完成学业型,一部分人到国外不好好读书,最后由于成绩较差,难以向家长朋友交代,只得买一张野鸡大学的文凭;第三种是“主动受骗”型,这类学员主要以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主,他们普遍年龄偏大,但由于升职晋级的需要,主动花钱买野鸡大学的文凭。(《京华时报》9月26日)原本指望出国留学镀个金,便能“成龙成凤”的,却未曾想回来的却只是“野鸡”,如此落差,的确是太过巨大。不过,“凤凰变麻雀”的故事,其实绝非什么狗血离奇的剧情,“野鸡大学”更算不上什么新鲜事物。自从文凭这个东西有了超然于教育本质与内涵之外的含金量,“野鸡大学”其实就一直如鱼得水,虽然屡遭诟病与非议,但“野鸡”却一点也不比“凤凰”们活得差。

  不过,假如认为“野鸡大学”的如鱼得水,全是因为其山寨得惟妙惟肖,让学生及其家长难以分辨其身上的羽翅究竟是凤凰的还是野鸡的,却也绝非事实的全部。不可否认,尽管的确不乏看走眼者,错把“野鸡”当成了“凤凰”。但是,从上述人才蓝皮书的调查结果来看,“野鸡大学”之所以如鱼得水,也不乏主动上门,甚至明知“野鸡”仍然无怨无悔的客户。那么,“野鸡大学”们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能够让国内留学者拜倒在其并不风光的石榴裙下呢?

  事实上,对于大学而言,的确不能太过纠结于学校的名气,而理应更多关注其产出。现实中,也不乏名牌大学却徒有虚名,培养出的人才并不好用的。而相形之下,曾有国内顶尖的精英人才,却被曝出炉于“洋野鸡大学”,而且不查不知道,一查之下,竟然这所大学少数的“野鸡”校友,依然成了国内政商领域的高层人员。

  既然“野鸡大学”的出身,并未影响到这些毕业生的回国发展,当初的那张“洋文凭”,恐怕还极大的拓展了这些人的事业舞台。“野鸡大学”毕业,照样可以在国内混得有模有样,不仅可以身居高位,还能身价不菲。于是乎,“子荣母贵”,能培养出这么多精英人物的大学,即便不是一流名校,也证明了其人才培养方面的实力和能力。国内留学者不再在意“野鸡大学”的名分,甚至反而因其门槛低,文凭易得,甚至回到国内的含金量,完全不亚于“凤凰名校”,对其趋之若鹜,也就并不意外了。

  可见,“洋野鸡大学”之所以会有“主动受骗”者,而且不乏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与其说是这些“洋野鸡大学”的文凭有多少含金量,毋宁说是它们成了一个颇具“含金量”的跳板。既然国内依然不乏对“洋文凭”的迷信,“洋野鸡大学”的文凭也依旧能带来事业发展的一帆风顺乃至鸡犬升天,“主动受骗”又何尝不是精明算计下的合理抉择呢。

  基于此,国内的“洋文凭”迷信,以及用人机制、人才评定机制的有眼无珠,恐怕不啻于在为“洋野鸡大学”做免费的招生广告。而只要国内的文凭迷信与用人机制依旧,“洋野鸡大学”的好日子,看来还远未到头。

责任编辑:王丽雪

责任编辑:王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