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周边雨后春笋般冒出托管班 监管状况堪忧
没有任何证件,在拥挤的住宅办起了家庭式“托管班”;营业执照上是“文化传播公司”,却摇身变成了“托管班”;“托管班”里没有消毒柜,碗筷随意堆在桌面上……几天前,市教育局联手市药监局,邀请20位市民监督员对学校周边的饮食环境进行督查。一家家“托管班”无人管理的状况,让市民监督员忧心忡忡:这些“托管班”再不管真要出事了!
文化传播公司变成了“托管班”
在十五中对面,有一家规模不小的“贝贝托管”。临马路是一字排开的三间教室,一条狭窄的通道将教室与厨房、卫生间、就餐处隔开。这里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监督员,每天中午有八九十名学生在这里就餐,30多名小学生在这里托管。这名工作人员解释,“托管班”虽然有厨房,但平时饭菜是在另外一个地方做好再送过来。然而,记者在厨房发现,电饭煲里有大半锅剩饭,碗筷随意堆在暴露的桌面上。
更让人吃惊的是,工作人员出示的营业执照上登记名称居然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营项目有“文化活动策划、企业管理咨询、网络技术服务”等,惟独没有学生托管。
在海曙区孙文英小学旁,一条窄窄的弄堂成了“托管一条街”。“新起点托管中心”、“金色童年托教中心”、“精品托教”、“阳光托管”……一家紧挨着一家。这里的“托管班”都开在小区居民住宅内,因为场地小,规模也相对较小。下午3点多,正是小学生放学的时间,不断有学生涌进各个“托管班”。
从检查情况看,这些家庭作坊式的“托管班”大多没有营业执照,属于无证经营。
“托管班”基本处于无人监管状态
不少“托管班”在资格准入、经营场所、卫生状况、人员健康、食品安全、消防设施等方面都存在隐患。
很多“托管班”没有营业执照,没有消防、卫生许可证。工作人员无相应的证件,如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负责用餐的人员没有健康证,教学质量和食品安全都得不到保障。一旦出现问题,很难找到责任人。
不少“托管班”位于小区内,为节约成本,设施达不到相关要求。如课桌椅和采光未达到标准,容易导致学生近视;阳台、窗户等无安全护栏,容易引发安全事故;食品质量、餐具消毒不符合要求,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和食源性疾病;环境拥挤,通风不良,可能导致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目前宁波到底存在多少“托管班”?开办“托管班”需办理哪些证件及手续?“托管班”该由哪个部门来管理?没人能回答。“托管班”的监管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
呼吁出台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
“托管班是有市场需求的,放学后至家长下班这段时间,孩子缺人看管,成为许多年轻家长的麻烦事。托管班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采访中,有家长认为“托管班”的出现本是好事,但种种隐患让他们难以放心。
托管行业存在诸多隐患,迫切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对行业的规范管理。那么,如何在政府监管的前提下,走市场化道路,实行规范化运作?
市人大代表唐倩如去年两会期间曾提交了一份关于规范“托管班”的提案。唐代表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由政府部门出台统一的学生托管行业管理规范和准入标准,明确托管机构审批程序及相关标准,明确管理主体和部门监管职责,为多部门联合执法提供依据;二是各学校可以采取收费方式提供课后托管服务,学校举办托管班,不仅提供人身监护服务,还可以发挥专业优势,家长也可以更放心将孩子留在学校托管;三是各部门联动加强对托管班的监管。托管机构涉及工商、教育、公安、消防、卫生、物价、税务、街道和社区等多部门,政府应该组织多部门联合执法,对小学生托管企业、个体工商户作全面摸查、清理整治,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开展经常性的监督管理。
责任编辑:王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