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父亲扎4根针的女婴,我们拿什么保护她

2013-08-31 08:26: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黑龙江被扎4根缝衣针的女婴小国国,暂时见不到自己的爸爸了。因为8月25日,国国父亲已向警方自首。 

  这一真相,震惊社会。据中青舆情监测室抽样统计2000条微博舆情,高达87%的网友在事件讨论中直斥女婴父亲“丧心病狂”、“愚昧”、“令人发指”。正如网友“毕淑娜”痛心地发问:“56天!稚嫩的皮肤,柔弱的身躯,怎能抵挡钢针的冰冷和毒害?” 

  但中国社会科学院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卜卫呼吁网友:“别把这件事只想成单纯的‘父亲禽兽不如’、‘父亲真狠心’。” 

  “因为这是针对女童的暴力。它不只是私人领域事件,而更是一个公共问题。”卜卫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8月初,儿童医院医生从女婴左侧肋间取出一根缝衣针。不到一个月,女婴再次全身发白,呼吸不畅。家人送到医院后,女婴体内又发现3根缝衣针,钢针已扎透肝和肾。 

  网友“简单幸福”一直在等破案结果,“万没想到居然是亲生爸爸”。 

  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方刚教授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判决该极端案例可能援引《未成年人保护法》,认为女婴父亲涉嫌违反第41条的“禁止虐待未成年人”条款。 

  目前我国还没有《反家庭暴力法》,相关立法依然停留在空白。 

  “《婚姻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中都有涉及家庭暴力的内容,但通常都比较简短、模糊,没有执行性、操作性强的法律条文。”方刚说。 

  他坦言,这就导致了家庭暴力的普遍难以发现。“在这个案例中,医院及时发现、报警,警察就介入了,但也是在时隔20多天以后了。如果家人、学校、医院不报警,公安就没有办法提早发现、介入。” 

  而卜卫认为,反女童家庭暴力“不只是一个法的问题”。 

  “我们不能忽视社会重男轻女的意识形态,是它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对女童的各种侵害。”卜卫说。 

  至今为止,警方尚未公布国国父亲的作案动机。据媒体采访知情人,目前对原因有两种猜测:一是“往女孩身体里扎针,下一胎生男孩”的无知迷信,二是“怀疑女儿并非亲生”。目前,该两种猜测都被国国母亲、祖父母否认。 

  中青舆情监测室抽样统计,超过半数的网友在评论中提及了“重男轻女”这一关键词。网友杨毅感叹:“愚昧,让世界如此可怕。” 

  在现有的计划生育政策下,“重男轻女”的倾向加重了部分人对女婴生命的漠视。网友“王丰”就反思:“即使我们80后一代,很多农村地方家里有两个孩子的,多是姐弟,鲜有兄妹,可以想想这是为什么。” 

  “这不是农村才有的,我们整个社会从意识到财产分配制度,都有重男轻女的倾向,形成了这种文化。”卜卫说。  

  目前,小国国已转入普通病房,恢复良好。 

  “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没有强制性规定,没有明确什么情况一定要由政府部门或福利机构带走托管。”方刚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据学者介绍,在欧美国家,有法律规定,政府机构可以介入家庭暴力,暂时剥夺施暴家长的抚养权。我国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法学专家也开始讨论这个问题。 

  “但对于什么程度下能够带走孩子、让孩子脱离家长的照顾,一直有争议。到底哪种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心理健康更好?这个度是很难把握的,学术界没有形成普遍共识。”方刚说。 

  他认为,孩子留在家庭中,会比去抚养机构更好。“因为孩子虽然摆脱了施暴者,但进入了更少对他这个个体有关注的抚养机构。大量研究显示,原生家庭的关注是很重要的,进入抚养机构的孩子,普遍更加孤独、不自信。” 

  卜卫提出,政府和社会需要在两大方面着力,才能改变众多女童权利被忽视、侵害的局面。她的第一个建议,是解决“从制度上”,怎样遏制严重的家庭暴力。 

  方刚认为,目前我国学校、家庭、社区对家庭暴力的重视还极度缺乏。 

  “在我国,由于反家庭暴力法的缺位,除了像‘小女婴被扎4针’这样性质极其恶劣的案例,公安机关通常是不会干涉的。如果爸爸打孩子一顿,可能警察只会教育劝解了事。” 

  而在学校,学生、老师通常都没有报警的意识。“老师只是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除非虐待得太厉害。如果干涉家长对孩子的‘棍棒教育’,报了警,事后家长到学校为难你,都没法说。” 

  方刚认为,目前急需鼓励、倡导社区及学校关注家庭暴力,尤其是针对幼童的家庭暴力。 

  他介绍,在印度,倡导口号叫做“摁一下门铃”。印度政府制作了很多公益短片,内容是听到谁家打架、哭喊的可疑声音,人们就上前摁一下那家的门铃。“可能轻轻一按,你就干预了一次家庭暴力的上演。而我们还缺乏这方面的观念普及。” 

  目前,方刚组建了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通过男性心理咨询师的公益热线“4000110391”,提供家庭暴力的免费咨询帮助。此外,“红枫妇女热线”也是民间较有影响的反家暴倡导力量。 

  卜卫提出的第二个建议,则更加深远:“从社会制度和文化上,改变男权中心的社会文化,让男女孩一样有价值。”在这其中,卜卫认为“学校的责任很重要”,“通过教学、学校体制,逐步反省、改变性别不平等的文化。” 

  她说:“不能觉得女孩就学不好数理化、男孩就学不好语文;不能认为男孩淘气就是正常,女孩淘气就是‘疯’;要鼓励女孩长大也做一个独立、勇敢、进取的人,而不是只鼓励男孩做大事业。”

责任编辑:王丽雪

责任编辑:王丽雪
新闻关键词:女婴父亲孩子学校抚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