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不是校园内小事

2014-09-03 16:07:00 来源:新民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又一届大学新生将步入菁菁校园。许多学生早已通过校园网“结识”了各位知名教授和学术大拿,期待着聆听他们的授课。倘若学生们走进课堂,发现讲台上知名教授难觅踪影;抑或教授们只在课堂上露一两次面,之后便由他们的研究生来代课,那学生会多么失望啊。教授们都忙些啥?忙着外出讲学、忙着开课题鉴定会、忙着写材料申报科研经费,所以没空给本科生上课。这样的现象早已成“常态”。

  从新学年开始,上海教育部门推行“市属本科高校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动力和能力,回归教书育人本原。计划明确规定,教授、副教授每学年为全日制本科学生的授课不得低于108个课时,且不含专题讲座、指导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等;每学年均需承担指导青年教师、培养助教或师资博士后任务等。此规定一出,有人议论,教师教书是本职工作,教授也不例外,有必要搞“激励计划”吗?

  且不管这个计划叫啥名称,从其内容来看,还是有相当多的可取之处。教授要给本科生上课,不是什么新鲜提法。若干年前,教育部就发文明确,“高等学校要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学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要为本科学生讲授一门课程”。但是,好好的一项基本制度,在一些学校“异化”为教授与他的研究生“合上一门课”,或是开几次讲座也算是一门课。而此番上海教育部门在“激励计划”中,对教授上课作了具体规定,包括“108个课时”“不含专题讲座”等,压缩了“捣浆糊”的空间。规矩定得越是具体细致,才越管用。

  当然,定了规矩,还要有人监督,否则只是一纸空文。倘若有知名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未满规定的课时数,理由是“要争取科研项目,要拉经费”,学校想想,这科研项目是学校的门面啊,课题经费则关系到科研团队和院系的生存,该教授“功过相抵”,就眼开眼闭吧,如此一来,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依然会打折扣。在“激励计划”推出之时,不少高校都表示欢迎。希望相关高校能够切实履行。这份计划的名称为“激励”,但具体执行时还应有赏有罚。对于那些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教授,就别再聘任了吧,或是改聘为研究员。毕竟,大学是传播文化知识的殿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既然不能“传道授业”,何谈“为师”?

  上海的“激励计划”针对的是市属高校。事实上,部属高校特别是那些重科研的名校,更加需要“激励”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名教授们是很忙,但再忙也不能丢了教书的本分。教授作为教师群体中学术造诣精深、教育经验丰富者,如不能好好给本科生上课,那又如何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本科教育质量不高,经济社会发展、科学研究进步又何来支撑?这样想想,“教授给本科生上课”还真不是一件在校园“内循环”的小事。

责任编辑:冷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