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近3年引进400余名高端人才 是历史存量的7.4倍

2017-02-14 11:41:00 来源:德州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2月14日讯 据德州晚报报道 精英、高精尖、人生赢家……凡是认识焦文华的人,都会给他贴上这样的标签。

  26岁时便获得北大博士学位;曾在一世界500强公司从事研究工作十余年;多次在国内外期刊、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是业内顶尖人才。

  今年42岁的焦文华,经历足够光鲜,如今,他选择在德州创业,成功研究出的项目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将打破德国和意大利的技术垄断。

  “高精尖”云集德州创业

  201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焦文华接触到德州市招商引资团队,他被德州的地理位置、招商人员的诚意和优惠的招商政策所打动,毅然决定放弃高薪,组建研发团队,创办德州深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德州地理位置优越,高铁一个小时可到北京,政府还为我提供了100平米的研发场地,免除房租,又让我入住专家公寓。”这些政策为科研攻关免除了后顾之忧,德州还对企业的项目申请、资金扶持特事特办,让企业累计享受到45万元的资金支持。

  在德州3年时间,焦文华和他的团队致力于用智能灯检代替人工肉眼灯检,对瓶装药液、玻璃瓶、塑料瓶的异物进行在线自动化检测。该款灯检机检测量可实现每分钟180瓶以上,相当于10个熟练工人同时工作,它提高检测的速度和精度,降低制药企业成本,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去年10月份举行的山东第九届“海洽会”系列活动上,焦文华的大输液视觉检测机器人项目获得了1400万元的意向投资。该项目现已与机械加工企业进行了良性互动,设备四代样机即将下线,将打破德国和意大利的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按照计划,今年,焦文华和他的团队即将迎来产业化春天,这项技术预计年内实现2000万元-3000万元销售额。

  近年来,正有越来越多的“焦文华”来到德州工作、创业,众多人才带着丰富的知识,充沛的资源和满腔的热情,在德州这片土地上工作、生活。有数据显示,我市近3年共引进院士、千人计划、泰山学者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416人,是历史存量的7.4倍。仅在过去的一年,德州就涌现出50个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62名高层次人才申报市级重点工程,3人入选万人计划,9人被评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引进大学生1.5万余人,这些数字均创下了德州历史人才之最……

  “政策红利”撑起人才高地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在科技发展如此迅速的当下,能够留住人才无异于抓住了机遇。近年来,我市招才引智工作抢抓协同发展和省“一区一圈一带”机遇,惜才、爱才的人才氛围也越来越浓。我市也相继出台众多政策,健全的政策激发了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和动力,更为人才在德州落户、安家解决了后顾之忧。

  2013年,围绕市委构建十大现代产业集群的部署,我市出台《关于实施现代产业人才支撑计划的意见》;2015年,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出台“黄金30条”——《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人才支撑计划》,28个配套细则更紧随其后。除了享受生活补贴外,来德州发展的外地人才还可入住人才公寓,并在配偶随迁、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等方面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2016年8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创建鲁北人才改革试验区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一鼓作气推出25项改革举措,人称“人才‘改革25条’”。其中,大到顶层设计、小到具体步骤,再到人才管理体制、京津冀济人才一体化和引才用才机制,全方位为人才来德州发展“保驾护航”。

  围绕全市“10+6”重点产业,我市策划设计了“现代产业首席专家”工程,大力引进产业亟需紧缺的领军人才和团队。其中,高层次团队给予100万元-1000万元资助,最高5000万元;领军人才给予50万元-100万元科研资助和每月5000元-1万元生活补贴。

  自2016年起,我市还拿出百个事业编制,用来引进全国重点高校优秀毕业生和海外博士人才,并提供住房、家属工作安置等福利,吸引了大批人才的到来。

  着眼京津冀、联结中济滨(中关村、济南、天津滨海新区)、面向海内外,我市利用区位优势,以京津、济南等1小时交通距离城市为重点区域,通过假日专家、星期天工程师等形式,支持各类人才不变身份、不迁户口、不转工资档案、不计时间长短,自由便捷来我市创新创业,打造“1小时人才圈”。

  2013年来,我市共柔性引进各类人才2300余名,合作院士52人;争取130多名国家部委、省直部门和高校院所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来我市挂职。而且,我市深入开展“招研引学”活动,全市近千家企业与中科院、清华、山大等587家高校院所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做优环境留“住”人才

  良好的平台是人才创新创业的家园。2015年,我市创建了全国第4家国家级引智试验区——中国新能源和生物产业引智试验区。目前,高标准规划建设德州“创新谷”和德州应用技术研究院,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面积30万平方米,将于今年底投入使用。

  规划建设的300万平方米科技孵化器,目前已建成43家,包括国家级3个、省级3个,孵化面积近200万平方米。同时,我市与中关村天使街众筹建设的“创梦空间”,已形成70多家投资机构的创投优势,吸引110余名创客入住。

  人才的竞争不仅要靠优惠政策,更要靠以制度、环境、服务等综合优势为主的“生态竞争”。

  在配套服务方面,我市建成3700平方米市人才综合服务中心,配备53名工作人员,其中选派13名人才服务专员,提供便捷服务。同时,全市规划建设30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省级以上人才免费拎包入住专家公寓,其他人才入住相应人才公寓,享受房租减免。

  目前,人才公寓已实施36处、面积102.34万平方米、11194套;已竣工19处、面积39.4万平方米、5752套,其中投资1.2亿元建设的108套市级专家公寓已经建成,正在受理人才入住申请。

  与此同时,村级人才公寓如雨后春笋般在德州广大乡村蓬勃涌现,截至目前,已有5个县市区16家乡村人才公寓投入使用。而乡村人才公寓的出现,解决了往昔农业科技人才早晨下乡傍晚返程的舟车劳顿之苦,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技专家扎根德州乡村,为德州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及时的智力支持。(记者 侯进 摄影 刘振兴)

责任编辑:姜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