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效果如何衡量 单单只是用分数够吗
“在中小学,教语文的老师压力最大;如果语文老师还兼班主任,更累。”有位小学校长曾经这样总结。最近,上海《中文自修》杂志社针对全市中学语文教师展开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43.75%的语文教师表示自己的工作状态积极良好,“很努力,希望在专业发展上有所成就”,而56.25%的语文教师则只是抱着“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即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一些教师坦言,目前的工作令人“疲于应付”。
一成语文教师每天工作超12小时
语文教师“喊累”,已不是个别声音。执教小学语文已有9年的小李老师坦言,上课多,批改作业量大,还有进修培训、教研活动、上示范课、写科研论文等一连串的事情,搅得她有些力不从心。她说,光是上课,每周就有10多节,而且语文课是以讲为主的课,上起来很累。最费时的是批学生作文。前几天学校春游,语文写作训练课便布置了以春游为题的作文,现在两个班的作文簿交上来了,批改相当“吃时间”——学生很认真地写了,你批起来也要很认真才行。但一本本批下来,工作量特别大,来不及批的只好利用双休日“加班”。
工作强度高,往往超出语文教师的想象。调查显示,只有7.03%的教师表示每天的工作时间可以控制在8小时内,83.6%的教师每天工作时间在8到12小时,还有9.38%的教师每天工作达12小时以上,“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觉得比预想中要累,虽然看起来老师也是正常时间上下班,但是实际上的工作时间要长得多,比如带学生自习还有自己备课等等。如果老师责任心强,就会感到任务很重。”工作两年的中学语文教师杨凯华说,语文教师压力大,主要是因为分数、排名的“尚方宝剑”始终高悬头顶,但语文学科有与其他科目不同的特殊性,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完全用分数和排名定论。但学校领导和家长往往只是用分数这类硬指标来衡量语文老师的工作绩效,调查中,72.66%的受访教师表示这种评价体系不合理。
面临中考和高考的毕业班,学校和家长紧盯分数,这让语文教师特别是上岗时间不长的青年教师不得不和分数较劲,对分数的计较不仅让学生疲累,也让本来有志于在学生课外语文素养提高上大显身手的教师们感到压力和无奈。
语文教育受到非理性批评
“工作累也就算了,难以忍受的是一些家长的非议。”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这样形容,“上课多、作业批改量大,是身累;而社会舆论、家长责备,则是心累。”有一次,他让学生写作文,结果有些学生动漫式的想象过于虚幻,但在遣词造句方面却暴露了“软肋”,他在作业本上作了一些批注,提示用词规范,结果招来几位家长“围攻”,说这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情绪相当激动。“我想,再富有想象,用词总要规范吧,难道这样要求也错了?我有些无语。”
对语文,似乎每个人都“有话好说”。眼下,社会对中小学语文教育一直有批评和指责的声音,“扼杀学生想象力”、“肢解文学大师作品”等诟病不断,也让语文教师群体感觉置身在公众的质疑目光之中。人们对语文教育的质疑固然有理由,但不少语文教师认为,有的质疑并不理性冷静,由此在调查中,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某些批评虽然出发点好,但是不明就里,是没有道理的。更无奈的是,语文教师群体虽处在语文教育第一线,但是往往没有发出自己声音的渠道。
对此,上海市特级校长、浦东新区明珠小学校长倪中华认为,我们应当对语文教师的生存状态、群体的职业发展与心理状态予以更多的关注,无论是家长还是社会,对语文教师要多一点理解和沟通。同时,应当尊重语文教师的工作,鼓励他们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有更好的作为。
- 追寻“生命在场”的语文教学2019-03-27
- 批判“假语文”先找准病因201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