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就业竞争力变化 企业看重“野蛮生长力”
最新调查显示,过去5年中“海归”的就业竞争力发生一系列变化:语言不再是就业优势;由于“海归”的中国工作经验较少,市场上近七成企业会在候选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选择本土毕业生……出国浪潮一年高过一年,“海归”就业成了一个新问题。
远在澳洲的留学生让父母代替自己参加招聘会,外企展位前求职者排起长龙,位于二线城市的大牌企业求贤若渴,中国留澳校友职业发展咨询会当天有40多家中国和澳洲的企业参加,初步统计提供了450多个职位。尽管只针对留澳校友,但“海归”们在现场表现出的积极求职劲,可窥见“海归”的就业现状:在就业市场中,“海归”与本土毕业生逐渐站在了一条起跑线上,“海归”的光环没有加分。
“英语(论坛)好”不再是就业优势
2006年,智联招聘针对“海归”人才的调查显示,“海归”排名前三位的就业优势分别是:外语能力(76%)、国际化视野(37%),以及创新能力(26%)。毫无疑问,无论何种专业,外语能力曾是“海归”就业的绝对优势。不过,时隔6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留学的普及,使得良好的外语已经不再是留学生独有的优势。“中国语言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已经和留学生不相上下,有的甚至更好!”一名大型国企HR的观察,几乎是人才市场上的共识。
一名世界500强的外企招聘经理称,互联网普及后,中国学生只要有一根网线就能接触到“外面的世界”,读英文小说、“旁听”国外名校的公开课,看外国的新闻节目、时事评论、肥皂剧等,中国与国外几乎能做到同步,留学的语言优势不再明显,中国语言专业的学生由于受过系统的语言培训,外语的口语与书面表达甚至比大部分“海归”更优美,更得体。
显然,这是一个更关注专业实力、综合能力的时代。如今应更多地发挥自己通过海外教育获得的国际化视野、创新能力、独立动手能力,以及离开家庭野蛮生长的能力。一个人在异乡独自生活,考验的不仅是语言能力,还有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在文化的碰撞中,还需要一些创造性思维,这些才是留学生的真正优势,也是企业所看重的。
别因专业使自己“画地为牢”
根据智联招聘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45.49%的“海归”认为留学经历有利于找到更好的工作。可事实是,“海归”的“身价优势”日益不明显,企业更看重求职者的工作经验和动手能力。在中国留澳校友职业发展咨询会现场,一些海归因为没有工作经验而被拒之门外。
当然,被拒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人力资源专家称,可能因为求职者“能力过剩”,或给人以不安定感,招聘企业怕日后留不住人,白白浪费了培养经费——这点在名校毕业生(无论中国还是国外名校)身上时有发生。“有的企业会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你学历这么好,不该到我们这里来,‘庙小留不住大和尚’,这透露着企业的不安,但也可能只是企业的客套话,实际上是你的能力没达到企业的要求。”专家提醒,学生要弄明白两者的区别,才能知道被拒的真正原因,以免忘乎所以,重蹈覆辙。
- 海归调整与适应的四个关键词2020-10-29
- 青年海归: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2019-05-05
- 摈弃功利留学观 海归就业与留学性价比无关2017-11-03
- 创业者中的“初生牛犊” “90后”海归的创业标签2017-05-27
- “90后”海归如何给自己打分? 工作还凭实力说话2017-03-28
- 海归,你后悔回国吗?2016-09-23
- 海归逐梦中国“双创”时代2016-07-13
- 毕业季和求职季难重合时间错位咋办?海归仍可展优势2016-05-27
- 海归“厨子”,该怎么做出“创业”这道大菜?2016-05-27
- 90后任性海归吃不了苦 这些职场“隐形”偏见你有吗2016-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