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要闻 > 正文

教育时评:大学新生该补上“防骗第一课”

2014-08-29 14:44:00 来源:郑州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每到新学期,手机、电脑等学习用品的消费进入旺季,由于学生消费经验有限,容易被商家忽悠,为此,湖北省工商局决定,从即日起,在全省开展“新生消费维权特别行动”,主要针对学校周边的商家和教育培训机构开展专项整治活动。(8月28日《武汉晚报》)

  现在正值全国各地大学开学和新生报道的高峰期,也是各类电子产品、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的消费高峰期,一些无良商家或违法犯罪分子,就不约而同地把贪婪的目光对准了开学返校,尤其是那些刚刚迈进大学门槛的大学新生。因此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大学生消费纠纷的高发期,也是各类针对大学生的诈骗案件的高发期,这理应引起广大学生和学校、家长的注意。

  其实仔细浏览媒体关于大学生遭遇各类消费欺骗、刑事诈骗的新闻报道不难发现,一些无良商家和不法分子惯用的诈骗手段并不高明,有些手段可以说是相当老套。之所以仍有很多大学生上当受骗,痛失钱财,主要是犯罪分子利用了大学生们见识少、阅历浅、心地善良、容易上当受骗的特点。

  对于大学生来说,过去一直过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日子,虽然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但社会阅历少,往往别人一眼就能看穿的骗局,却能轻而易举地就让他们中招上当。见识少、阅历浅不是大学生的错,心地单纯善良更是一种美德,但如果这些“特点”被无良商家和不法分子利用,就会带来莫大的损失。尤其对于那些家境贫寒的大学生来说,父母几乎是竭尽全力才给他们凑足了学费、生活费,如果到了学校就被人骗走,这对他们的打击可想而知。

  面对屡屡发生的针对大学生的消费欺骗和刑事诈骗案件,除了需要工商管理部门加大市场的执法检查力度,整顿市场秩序,需要公安机关加强打击各类针对大学生的违法犯罪活动之外,还需要增强大学生们的防范意识,提高他们的防骗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应该教授大学生们一些防骗常识,比如“免费”美容必定是忽悠;比如街头的名牌鞋子名牌衣服八成是假货;比如到校外找家教要提防骗子等。如果真的遇到消费陷阱,则应该勇敢地向工商部门投诉;遇到诈骗行为,要积极报警。

  每年大学开学以后,都会举行新生培训,组织学生们学习学生守则、校规校纪,却很少有学校给学生们补上防止上当受骗、学会自我保护这一课。大学新生该补上“防骗第一课”,学校除了自己可以加强对学生的防骗教育之外,还可以聘请工商、公安部门的工作人员来给学生们上课,通过分析案例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辨识能力,教会他们避免消费纠纷、识别骗局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有效防止被骗,安心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去。

责任编辑:冷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