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要闻 > 正文

“成人只看利弊”大行其道 小孩才分对错?

2015-07-16 08:21: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漫画:邱炯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人认为谈利弊显得更高级更圆融,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这样。但在一些高道德标准的社会环境里,那点小算盘一下子就灰飞烟灭了。

  近来,一句“小孩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的话似乎点透了成人社会的规则,某些唯利是图者更是将此奉为圭臬,比如,为了买房假离婚,为了少赔付“撞伤不如撞死”等。然而,同样是做人准则,对错与利弊看似存在错位,实则一体两面:当一个人有着较高的道德水平时,对社会和众人有“利”便是他认为的“对”。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200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6.6%的受访者认为现在身边还是看利弊的人多一些,然而对于社会来说,36.3%的受访者认为更需要看对错的人。

  66.6%受访者认为现在处世看利弊的人更多

  王浩读完计算机专业硕士后,听从父母的意见考取了公务员。起初,他虽然知道公务员不好当,但还是有点抱负,想好好为人民服务。但后来他渐渐发现,在现行体制和个人利益的影响下,一些人的是非观却反转了,当对下负责和对上负责产生矛盾时,不少人会选择显然对自己更有利的后者。

  “试想,对于一个公务员来说,什么是‘对’的事情呢?从法理上说,当然是践行公权力、保障人民利益。但是从现实情况看,听领导的指令、跟领导搞好关系就是对的,并且你越是‘对’,越能得利。这样一来,想升官的人都不干活儿,辛苦工作不如请客吃饭、溜须拍马来得有用。”王浩感叹。

  马微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应届毕业生。现在,选择毕业就工作的她,正忙着向各个心仪的公司投递简历。马微不仅专门找工作室设计形象、修图证件照,还专门学习了面试礼仪。她坦言,自己的简历等方面修饰和包装偏离真实。但她认为这在求职时是必要的。“现在都讲究‘第一印象’,经历或者形象太‘土’的话,招聘者可能就不会注意到你。虽然内在美是根本,但是外在美也是很直接的”。

  人们眼中的“对错”和“利弊”到底指的是什么?调查显示,68.5%的受访者判断“对错”依据的是原则和底线,还有人靠感情直觉上的判断(41.0%),或者教科书上的标准、大众的看法(30.8%)。由此看来,“对错”是一种根植内心的社会道德标准。对于“利弊”的含义,59.5%的受访者认为是一种理性和证据的判断,54.0%的受访者认为是能否给自己带来利益,29.1%的受访者认为是别让自己吃亏。由此看来,“利弊”更倾向于权衡之下的利己主义。

  现在社会中做事看“对错”和看“利弊”的人哪种多一些呢?调查显示,66.6%的受访者感觉做事做人看利弊的人更多一些,23.4%的受访者则觉得看对错的人多一些。

  马微发现,为了求职而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并不鲜见,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我觉得大多数造假都出现在简历里,因为招聘者无法准确了解你的历史,信息成本比较高。据我所知,很多人会伪造自己在学校的职务,比如给自己一个班干部、团干部当当。越来越多的求职者这么做的时候,应聘环境就变坏了”。

  供职于厦门某留学机构的洪晓介绍,现在中国留学生在国外高校招生机构的口碑越来越差,其主要原因就是申请材料造假。“很多人写个人陈述时添油加醋,结果都是千篇一律的周游列国、当志愿者这些事。不仅如此,很多人连成绩单也造假,这属于非常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

  “成人只看利弊”这句话的大行其道,背后的原因很多。调查显示,在53.4%的受访者眼中,这是功利主义者的自我美化,52.6%的受访者由此感到了社会道德水平的整体滑坡,51.9%的受访者则归因为个人原则底线的失守。不过,还有43.3%受访者认为这是生存、生活环境复杂逼出来的处世之道。

  36.3%受访者认为社会更需要做事看对错的人

  在一些成年人看来,做事从普遍的道德标准和社会价值出发,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而“无利不起早”才是“人生智慧”。

  待人处事中,奉行看利弊的人比看对错的真的更合理、成熟吗?调查揭示,31.8%的受访者认为看“利弊”并不比看“对错”的人成熟,28.9%的受访者则持相反观点,还有39.3%的受访者则表示不好说。

  北京外企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推荐事业部顾问、光大银行首席面试官张式铮说:“所有的商品都需要包装,当人走向社会时同样需要适当的包装。但包装和诈欺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可以事半功倍,锦上添花。而后者且不论道德、操守,仅从功利而论,很容易画蛇添足、因小失大。”

  据就职于某人力资源外包公司人事部的董坤麟介绍,对于学历造假,招聘单位到学信网(教育部唯一指定的学历查询网站)上一查就知道了,而对于相关岗位经历,询问细节也会判断出真假。“虽然我们理解求职者的心态,但人人心中应该有一把尺子,一个界限。求职者如果在道德上犯错误,人品有污点,为了小利犯错,用人单位是不敢用的”。

  在王浩看来,成人追逐利益,其实无可厚非,更没必要怀念“只看对错”的那份纯真。小孩虽然天真,但他们是没有负担的。“‘大人才看利弊’之所以说成熟,其实是因为效益。不过,真正的问题在于,当你追求效益的时候,不能以损害整个系统为代价。像腐败行为,虽然增进了私益,却伤害了社会价值,最终不利于整个社会的运行。真正智慧的人应当学会‘兼容操作系统’,合理的升级自己,这才能达到双赢”。

  我们的社会当下到底需要哪种人?调查显示,在36.3%的受访者看来,我们社会更需要看对错的人,20.5%的受访者则表示,更需要看利弊的人,还有32.0%的受访者认为,其实两种都需要。

  洪晓认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人认为谈利弊显得更高级更圆融,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这样。但在一些高道德标准的社会环境里,那点小算盘一下子就灰飞烟灭了。”在他看来,要改变这种“功利”的心理,不要人云亦云,被沉默打败,而是应该坚持内心的道德准则,“是非观是处事的基石,因为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坚持什么,而不在于他拥有什么”。

  张式铮认为,“即便如当今社会之混沌,从长远一点看,道德与功利也是不矛盾的。当然,诸如利弊是非的判断,仍需要我们践行践查,更需要智慧。”

  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00后占0.8%,90后占26.9%,80后占44.8%,70后占19.3%,60后及以上人群占8.2%。(文中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姜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