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要闻 > 正文

北大附小 一场与生命对话的课改

2018-05-09 16:36: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尹超校长执教《女娲补天》。 蔡青 摄

  古典与现代,在学校里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在拥有百年历史的北京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北大附小”)里,古玩大家王世襄先生的古建筑故居,与先锋感十足的泡泡馆遥相呼应;迎门而立的百年老松,似在静谧之中跃动着活泼的气息。校园内正在进行的一场静悄悄的课改,贯穿其中的正是被赋予了现代理念的古老教育智慧。

  2011年,作为北京市首批14所“遨游计划”实验校之一,北大附小开展了“课程整合、自主排课”的改革实践。从2012年开始,北大附小生命发展课程的建构也拉开了序幕。

  理念设计:审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在校长尹超看来,北大附小的课改与国家课改同步,但目前课程体系的建构却是酝酿和铺垫了很长时间。

  由于学校是百年老校,且家长素养较高,对教育的期望值很高。在这种家庭背景中长大的孩子,入学时就已经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带着一定的知识积淀、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有更加敏锐的问题意识和更加鲜明的个性,以及多样化的成长需求。这无疑对学校提出更高要求。

  “专心地学习,痛快地游玩”,是冰心1991年给北大附小的亲笔题词,也是北大附小的校训。同处燕园内,北京大学自由开放的文化底蕴也深深影响了学校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针对小学生个性发展不充分、课内外学习负担不均衡、培养模式相对滞后等问题,北大附小以整体育人观为指导,构建起了由爱(love)、包容(inclusion)、自由(freedom)、尊重(esteem)为价值取向的儿童生命发展课程(LIFE Curriculum),突出价值性、基础性、选择性、自主性,很好地解决了学与玩的关系问题。

  在此框架下,北大附小整合国家、地方与校本课程,构建起“三层五类”的课程结构体系,包括25个课程模块、10个学科群、142门选修课程,为学生成长提供了高质量、多样化、可选择的学习资源。

  核心学科课程群立足“深度地教”“深度地学”“深度地玩”三个维度,建立起以“博览、善思、雅言、恭行”的博雅语文课堂,“研数、思形、启智、通慧”的生长数学课堂,“多元、立体 、情境、浸润”的卓悦英语课堂为主体的博雅课堂体系。

  而在校本课程群的开发上,尹超认为,首先要立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其次要立足前瞻的视野,给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在现实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北大附小就摒弃了“条件主导”的思维。北大附小曾做过专门调查,结果发现能提供最强大师资力量的课程为“数学思维训练”,而“游泳”则是唯一一门家长和学生都感兴趣的课程,但当时学校只有8位教师认为自己有能力开设。学校马上选择外聘专业教练和老师共同研发,到2017年,学校泡泡馆落成,实现了孩子们在学校上游泳课的愿望。

  实施创新:选修课程落地多元路径

  如果说生命发展课程更多关注的是课程设置层面的工作,那这样的“课程设置”如何转化为“课程实施”,是尹超和学校课程建设团队一直关注的问题。学校团队投入了大量精力,研究设计带有不同学科特质的核心课程“学科群”教学系统,如“开放的学习资源”“教学进程结构”“如何转变教与学的方式”等,构建独特的学科课程整体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由7个核心问题组成:学校学科课程发展水平特色的估计、学科课程构建的主题与思路、学科课程内容的设计、学科课堂教学进程的设计、学科课堂教学的特质、学科课程教学的成效、学科教师团队建设等。

  几年来,北大附小学科群建构及实施方面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以语文学科为例,“博雅”语文包括“博吸收”“雅呈现”两个方面。“博”关注的是吸收、接纳,是兼容并包、大气磅礴;“雅”则是内化后的展现,是弘扬传统、人文和谐。考虑到教材的局限问题,博雅语文还特别设计了分层多样的博雅阅读,如一年级的“绘本之旅”、二年级的“桥梁阅读”、三年级的“成长之旅”、四年级的“博览之旅”和五年级的“人文之旅”,通过加大阅读容量不断拓宽学生视域。

  从2015年9月开始,在完成生命发展课程体系顶层设计与学科群构建之后,尹超以开放式、个性化为方向,在保证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利用周二和周五两个半天时间,为全校孩子提供了142门选修课程。另外,学校为每个年级的学生开放了每周一个半天的课时,用来进行有主题有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如“环球文化系列讲座”“朋朋哥哥讲宫城”等。在教师对那些看起来深奥枯燥的内容进行创新后,便可以还学生一个“有趣的生命课堂”。

  课改价值:以学生的未来发展“自证”

  这场持续多年的课改成果怎样呢?一道必答题摆在了北大附小面前。用简单的数据来概括其间在这儿自由成长的每一个生命,未免轻率;而“自由多元”“幸福高质”这样的总结,与当下社会用成绩说话的评价标准也无法完全契合。

  尹超认为,对这一问题的最好回答,最应来自在这儿学习生活以及从这儿走出去的每一名孩子,他们是生命发展课程体系

  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一年级新生家长会上,她曾憧憬:“成绩很重要,但作为北大附小,这绝不是我们的追求。有这样的师资和品牌,每年保持在全区全市的前列就可以了。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在回忆起这一生的时候会说,我在附小的六年很幸福。他(她)有满满的自信,对生活充满热爱,阳光、快乐。”

  “看看咱们学校的孩子,上课也很‘疯’。”有教师向尹超抱怨。尹超却认为,这才是生命发展课程应有的模样,学生学得开心,玩得也很开心。观察北大附小的学生和课堂,教室与学生没有传统课堂的拘束,甚至有学生趴在课桌上向教师提问。这样的场景也经常出现在学校公开课上。久而久之,这不一样的课堂也成了校园一景。

  曾经有中学的教育同行私下里告诉尹超,学校新生中,北大附小出来的学生发展的“后劲儿最足”,这是让尹超最开心的话:痛快地游玩和专心地学习,在北大附小生命发展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中,得到了更好的诠释和高度的融合。

责任编辑:王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