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要闻 > 正文

剑桥大学与托马斯学校联合开启双导师制PBL教学计划

2018-08-31 14:41: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我们和剑桥有个约会 

  ——剑桥大学与托马斯学校联合开启双导师制PBL教学计划 

    

  鲁网8月31日讯 PM2.5对身体健康和情绪有什么危害? 森林覆盖面积对全球二氧化碳含量有什么影响? 大气污染与发展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关系是什么? 这些专业的学术问题都来自于托马斯学校高一新生的研究项目展示。 

  825日,济南托马斯学校全体新生在学校组织下抵达上海,与英国剑桥大学副校长David Cardwell教授率领的剑桥导师团队见面。济南、上海、合肥三地托马斯学校的高一新生们在剑桥大学导师和校内导师的共同指导下随机分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选题讨论搜集信息,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最终用流利的英语从多个方面向大家阐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这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就是剑桥大学与托马斯学校针对STEM课程联合开的双导师制PBL教学计划。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创造型的、着重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PBL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不依赖于教师积极探索发现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长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展示研究成果。在剑桥-托马斯双导师制PBL教学计划中,学生们将由被动的学习者变主动的学习者,过团队合作共同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学习习惯,为将来的大学申请打下坚实基础。 

    

    

  活动第一天,导师们确定了研究主题,互不相识的孩子们被分到了各个小组,大家围绕环境污染展开了团队合作。 

  开始的不适应到后来的收放自如,从拘谨沉默的单打独斗转变为热火朝天的团队合作,我们见证了孩子们的改变,体验带来重重惊喜。从选择研究方向到提出问题假设,从搜集资料到数据分析,从PPT设计到最终展示,每个孩子都在各自的小组里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利用一切资源,通过明确的分工和紧密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导师们不会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只会一步步引导他们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孩子们齐心合作,经过多次改进练习,在活动的最后环节用流利的英文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展示中他们思维敏捷,形式多样:有的小组透彻地分析了复杂的数据和图表,体现出清晰的逻辑与出众的分析能力;有的小组选择了创新的展示方式,成功引起听众的兴趣获得阵阵掌声;有的小组设计了相关的实验,细节中透出了对待科学应有认真和严谨 

    

  最后,剑桥导师们大家的表现进行了反馈,肯定了大家的进步,并为表现突出的小组颁奖。经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对PBL的教学模式有了深刻了解,也深切体会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比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创造知识和解决问题。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他们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提升综合能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在这次研学活动中,学生找到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学会了有效沟通开展团队合作锻炼创新思维,培养自信心和领导力。短暂的三天研学活动接下来一年的双导师PBL教学拉开序幕,也托马斯学校的孩子们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大门,引领他们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责任编辑:编辑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