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要闻 > 正文

求学路上的“份子钱”随不随?量力而行情谊当先

2018-11-14 10:35:00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日,一条“大学份子钱随不随”的微博登上热搜。有同学表示,关系没那么好,随份子是负担;有同学认为,大学生还处于花费父母钱的时期,随份子会给家人、给自己增加压力;甚至有人拉黑了邀请自己参加婚礼的同学……对此,作者认为,求学路上的“份子钱”要不要随、怎么随,应量力而行、情谊当先,直接拒绝所有邀请的行为不太妥,一味攀比、重红包轻情谊的行为也不可取。

  大学期间,学生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父母,或各类奖学金及勤工俭学。遇到同学结婚请客,关系好的自不用说,勒紧腰包也心甘情愿;但有的同学关系一般,也邀请自己参加;若再赶上国庆假期等“结婚周”,同时收到三四份请帖也不少见……不去吧,面子上过不去,毕竟同学一场;去吧,每月生活费有限,又得伸手和父母要钱,或想办法东拼西凑,默默吃两个月泡面。这样一想,对同学满心的祝福也被可以预期随后的囊中羞涩之忧冲淡。

  此外,近年来“份子钱”水涨船高,动辄500、1000元。而且年轻人毕业后分散在天南海北,工作忙碌,送出去的红包真不一定收得回来。比如重庆姑娘小徐,往常同事结婚,她都送上至少300元的红包。而自己结婚时,18个同事竟然合起来随礼1314元,平均下来每人还不到100元……

  如此种种,让大学生越来越不愿意随礼。其实,随份子只是一种传统习俗,在亲朋好友嫁娶、祝寿之日,人们欢聚一堂,分享喜悦、沾染喜气,并送上寓意吉祥如意的红包,祝福新人新婚快乐,祝福满月的婴儿健康成长,祝福老人长命百岁。而且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有来有往,在互帮互助中增进了解、拉近距离。随份子也比较科学合理,如果把“份子钱”改成送礼物,就可能出现所送礼物主人不喜欢,或者同时收到20床被子、30套餐具等现象,反而造成浪费。

  其实,大学生并不是反对随份子这种方式,而是反对“份子钱”过多、过重,反对不顾交情深浅的邀请,反对不管大事小事都要请客。“份子钱”过多、酒席过多容易造成经济负担,欠下“人情债”。新出炉的《2018中国大学生网络生态和消费行为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在校大学生月均基本生活费约为1325.5元,其中人际交往支出占大学生总体开支的17.82%。专家认为这一比例偏高。学生们本就缺乏经济来源,随份子应以同窗情谊为重,如若一味攀比、打肿脸充胖子,则是以红包大小来衡量亲疏远近,不可取之。

  随份子终究是一种表达情意的方式,人们在婚嫁祝寿等场合送红包,无非是图个红火,图个吉利。因此,求学期间,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邀请,也不能被动接受所有邀请,应结合自己的财力、精力、时间,以及交情深浅等因素综合判断,并量力而行,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让同窗情谊变了味儿。毕竟,“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金钱从来都不是衡量感情深浅的唯一标尺。

责任编辑:张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