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要闻 > 正文

汇聚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智慧与力量

2018-12-26 10:38: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汇聚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智慧与力量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教育改革发展研讨会综述

  本报记者 柴葳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教育事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个发展过程中,我国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不仅是过去40年来教育实践的结晶,也是我国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12月22日,在由中国教育报刊社和浙江省教育厅主办,宁波市教育局承办,宁波华茂教育基金会、宁波华茂教育集团协办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教育改革发展研讨会上,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闵维方表示。

  在“教育奠基中国改革成就未来”的研讨会主题下,与会专家学者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进行深入交流,聚焦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教育改革发展历程,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言献策,打造了一顿分享教育智慧的精神大餐。

  改革始终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上世纪80年代,我国还是分灶吃饭的财税体制,义务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当时的教育体制改革决定里把九年义务教育当作关系民族素质提高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件大事予以高度重视,带来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快速普及。”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认为,我国在当时的管理体制下,应该说走出了一条发展中国家快速普及义务教育的新路,后来经历了“以县为主”“省级统筹”的改革,义务教育发展真正从效益优先走向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道路。

  教育既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又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更是改革开放的助力者。回顾4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史进程,教育在其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977年,党中央决定恢复高考,成为中国改革的先声;1978年6月,国家扩大派遣留学生,成为中国开放的前奏。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过去40年,从改革发展的内在关系来看,改革使得教育发展当中的一些诸如公平与效率、数量与质量、普及与提高等问题和关系,能够在更高层次实现平衡,这无疑是改革对教育发展的重要促进。”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韩民表示。

  闵维方坦言,过去40年,我们是通过改革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而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今后,改革特别是按照中央的部署,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机制,仍然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无论是1985年出台的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还是进入新世纪后出台的教育规划纲要、2017年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均着眼于不同时期的教育发展现实需求与改革目标。

  “改革开放40年来,教育体系现代化支撑起教育事业跨越发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崔保师从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的视角切入,认为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教育百废待兴,主要任务是拨乱反正,首先要把被破坏了的体系重新搭建起来,让学校恢复秩序,人才受到尊重,上学得到保障,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大力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的建设。从体制改革入手,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职业教育制度、学位制度、招生考试制度等,共同构建了当前现代化的教育治理体系。

  教育改革发展始终具有鲜明时代特征

  “改革开放4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卓著。习近平总书记将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定位为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之一,让我们今后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更加清晰。”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张力系统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央召开的4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从改革开放第一个十年确定“三个面向”指针启动教育体制改革、第二个十年谋划世纪之交教育改革发展、第三个十年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到第四个十年面向决胜“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新部署新要求,指引着教育改革发展迈上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副秘书长、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连宁的研究视野中,仅改革开放40年来的教育法治建设,就可以梳理出事业发展、建立制度、规范管理和保障权益等4个价值取向,而这些价值取向所反映的都是在特定时代推进法治化进程中所寄予的需求、远景、理念和目标。

  从1980年开始,当时国家制定法律时都有鲜明的目标导向。义务教育法是为了发展基础事业,教育法是为了发展教育事业,职业教育法是为了发展职业教育事业,高等教育法是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当各级各类教育事业逐渐走向正轨,建立制度和规范管理的需求便随之更加迫切。1985年启动的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条例就是为了加强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而幼儿园管理条例则是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管理。进而,当制度层面的教育法律体系逐渐建立起来时,对特定群体权益的保护便成为教育法律体系建设的新生力量,教师法的出台、义务教育法修订中强调“保证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都是对这种现实需求的集中关注。

  改革开放40年来,正是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使我国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特别是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直接对接的义务教育阶段以上的各级各类教育的运行机制。在时代演进中不断推进改革,在改革进程中不断推进教育体系自身的成长与完善。

  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孟繁华认为,适应不同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我国的教育政策也经历了从教育优势、市场选择到公共治理范式的转型。

  “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教育改革说到底是为教学改革服务的。”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杨念鲁着眼不同时代、不同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价值体现。他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最鲜明的价值就是对学习的认识、对教师地位作用的认识、对基础教育育人目标的认识不断深化,同时推进教学手段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这些无疑都是适应时代的发展、改革的推进而产生的。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委原巡视员尹后庆以高中教育为例指出:“今天我们讨论高中教育发展时,面对的是新时代新要求,高考综合改革及建立课程体系等重要任务,都需要对曾经的改革做系统梳理。”

  将教育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作为改革的探路者,我们走的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就如浙江省承担的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一路下来风雨不断,但我们坚持改革的决心不会变,高考改革的方向不会变,改革必定成功的信心不会变。”浙江省教育厅党委书记、厅长陈根芳表示,浙江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九个坚持”,以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继续用改革开放推进浙江的教育现代化。

  在陈根芳眼中,新时代推进教育改革,要有底线、有依据、有标准,坚持以教育公平为底线深化改革,坚持以教育科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为依据深化改革,坚持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标准深化改革。

  “我们的教育发展到今天,更需要从学生的兴趣、需求出发,成为更加适合学生的教育。”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方展画说。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康凯则对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寄予了更多的专业化教育期待。

  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宪法和法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徐辉在调研中发现,以深圳、宁波为代表的城市高等教育发展,体现出内生机制和借力机制的并用,但通过改革提升的内生机制更为关键。

  “宁波是改革开放的前哨阵地,回顾改革开放这段历史,我深感是改革开放为宁波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宁波市教育局局长黄志明深有感触。

  在李连宁看来,从教育法治建设的视角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需要重点考虑新时代教育法治建设的核心价值。“我们的法治建设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从有法可依到法律体系的形成,现在就要进入到一个良法善治的阶段,这不仅是一个新的阶段,而且是对法治建设的总要求。”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子季坦言,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和强烈,要真正将教育改革进行到底,需要关注政治把握、育人理念、体系构建、参与主体、资源配置、师资队伍、改革创新、组织架构、领导组织、推进策略等十大关系。

  “进一步改革开放,是中国教育的未来希望。我们期待未来的40年,真正实现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育中国梦!”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表示,中国教育进一步改革开放需要回答几个问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中国教育与世界教育如何进一步融合。宁波华茂国际学校校长叶斌在国际教育本土化的实践中,将这种开放视野下的创新融合定义为“牢固中国根,创新世界花”。

责任编辑:王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