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要闻 > 正文

“定制”服务帮高校毕业生就业

2020-07-27 08:45:00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我在家乡找到工作了!”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2016级本科毕业生次仁拉姆开心地说,“能这么顺利,多亏了学校的帮助。”

  次仁拉姆说的“帮助”,是中国农业大学今年推出的就业帮扶护航行动——为52个未摘帽贫困县毕业生等就业困难群体进行分类帮扶,“一人一策”动态管理。

  不仅仅是次仁拉姆,也不仅仅是中国农业大学。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为了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系列帮扶措施在各高校推广,每一位毕业生都能享受到“定制”就业服务。每一名毕业生的就业数据信息实现专人日常维护,做到“毕业生去向确定一个、录入一个”。

  “云招聘”岗位数高于往年

  疫情以来,市委市政府出台多项措施,从鼓励企业吸纳、支持灵活就业等八个方面推出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高校中的辅导员、班主任和导师们成了政策“宣传员”。疫情期间,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硕士生唐湘璐一直在家“云求职”。她说:“当时心里特别焦虑,辅导员主动联系上我,推送优质岗位信息,还帮我支招儿。现在我已经和杭州市萧山区城市管理指挥保障中心签约了。”

  本市还通过空中课堂、微信公众号等及时推送就业课程。据市教委统计,就业指导“空中课堂”已上线1660门课,“成功就业”微信公众号订阅量达16.5万人。

  一场又一场网络双选会接连举行。目前,本市已举办网上双选会116场,每一场都有150家以上用人单位参加,推送就业信息9.8万次;举办线上招聘活动4807场次,累计服务毕业生360万人次,岗位数与毕业生人数比不低于10:1。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说,招聘会场次、参会用人单位数、提供岗位数都明显高于去年。

  开拓政策性岗位6.64万个

  保就业,首先要找“岗位”。教育系统率先从内部挖潜。最大限度发挥升学缓解就业压力作用,研究生扩招、专升本比例提高、贯通培养加速审核,3.8万余名毕业生升学深造。同时,北京高校发挥资源优势,开发科研助理岗2839个,优先聘用拟出国留学的毕业生,允许他们将户口档案保留在校,边学习边继续申请留学,保持专业学习的连贯性。部分高校设置了教学助理和行政助理岗位577个,为未就业毕业生提供临时过渡性岗位。

  同时,各方积极行动,开拓各类政策性岗位6.64万个。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基层社区、中小微企业等深挖岗位需求,公务员岗位3074个、事业单位岗位15000个、市属国有企业岗位8300个……事业单位今明两年空缺岗位将主要用于招聘高校毕业生,今年招聘高校毕业生岗位比例不低于80%。

  本市还出台补贴政策,鼓励企业招收高校毕业生。比如,招用本市年度内高校毕业生的企业,按照每人每月1162元给予社保补贴。

  今年招用本市高校毕业生的中小微企业,给予每人每月1760元、6个月的以工代训补贴,对见习期未满留用毕业生的,按照剩余见习期给予见习单位见习补贴。本市2020年及以后毕业离校2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如果初次就业是灵活就业的,按照每月930元、最长不超过3年的标准,申请灵活就业社保补贴。

  9.4万人次获定向岗位推荐

  来自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扎囊县的藏族学生次仁拉姆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毕业季,学校为她提供了就业资助确保线上应聘、定向推送面试技巧、邀请合作项目导师定向推荐就业等一系列精准帮扶措施。

  本市及各高校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少数民族、残疾、女生等就业相对困难群体,发放各类补贴1500万元,定向推荐岗位9.4万人次。特别是对6639名湖北籍毕业生、2100名北京籍困难毕业生、1391名52个贫困县毕业生,依托已经建立的工作台账,细化实施“一生一策”动态管理服务。

  本市还按照专业相近、定位差异原则,组织28所北京高校“结对子、一帮一”,帮扶就业工作薄弱的院校。市教委表示,未来将编好用好就业质量分析报告,将毕业生就业状况与专业设置、招生计划、经费安排适度挂钩,以毕业生就业反馈结果推动学校招生和人才培养改革。

责任编辑:韩黟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