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长寻求对策应对“少儿低头族”现象

2013-11-10 11:10:00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越来越多中国家长开始担心孩子“触屏成瘾”。事实上,“屏奴”低龄化趋势导致中国“少儿低头族”数量日渐庞大,并引发社会关注。

  中国两家机构新近发布了针对未成年人“触网”、“触屏”的调查报告,情况令人担忧。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发布的第六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行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6.8%;北京市妇联发布的《2013年中国城市儿童生活形态报告》也显示:4岁至6岁孩子中,约有53%会上网,将近八成的未成年人使用移动终端上网。

  记者在河南郑州走访一些小学和幼儿园时也发现,现在未成年人拥有手机越来越普遍,不少人熟练使用微博、微信,并热衷小游戏。

  郑州的任女士给5岁女儿买了一台Ipad。现在,女儿经常拿着它玩游戏,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同父母的交流明显少了很多。如果家长强行收走Ipad,女儿还会不高兴,甚至哭闹,这让任女士有点无所适从。

  “现在感觉和孩子最远的距离不是分隔两地,而是我对她说话,她一直在玩Ipad。”任女士无奈地说。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屏幕依赖”在亲情交流上的副作用。因而开始有人发起远离手机、拒做“低头族”的活动倡议。

  事实上,“屏幕依赖”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除了视力下降,可能诱发颈椎、睡眠等方面疾病外,其对儿童心智发育的负面影响更令人担忧。

  “儿童迷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分不清现实与虚拟,容易淡化现实人际交往,社交、语言表达能力会退化,有的孩子甚至不愿跟现实生活中的人交往,从而导致自闭。”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副院长孔德荣说。

  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开始反思并寻求对策。他们认为,亲子教育的缺失是“屏奴”低龄化的重要原因,有些家长为图省事,寄希望于“电子保姆”,在自己忙不过来时,就给孩子一个电子产品打发时间,导致孩子过早接触数码产品。还有一些家长自己就整天热衷玩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孩子难免会效仿。

  “对触屏电子产品的依赖,可以说是独生子女和网络时代的特殊产物。”孔德荣认为,科技产品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如何疏堵结合、加强引导,最大限度发挥其正面效应。

  他建议,家长要经常带孩子亲近大自然或参加社交活动,开发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同时,还要控制孩子上网、玩电脑的时间,做好引导工作。

责任编辑:王丽雪

责任编辑:王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