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这届教师咖位太高了

2020-07-23 17:15: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8月3日讯  说起济南大学的师资力量,按照学校官方网站中学校简介所说,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145人,其中教授356人,副教授77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19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繁多的数字,有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

  话不多时,给大家介绍一下机械学院的王守仁教授,化学化工学院的郑庚修,材料学院的胡勋教授。让您了解一下这届济南大学教师的咖位。

  王守仁教授——创造了“开泰现象”


  从事机械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山东开泰集团有限公司,而被媒体纷纷关注的“开泰现象”正是王教授促成的。王教授说,自2006年他深入企业开始,就注重从生产实际出发,用企业发展的眼光来分析,将抛丸与机械的生产比作“弹”与“枪”,经过无数次与企业领导交谈,终达成协议。这促使开泰集团得到了膨胀式、跨越式发展,以抛丸机械公司为例,2010年2月单月产值还只有200多万元,11月份的月产值已达到2000多万元。其中,开发的工程机械专用抛喷丸清理设备、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专用抛喷丸设备,极大了提高了企业的产品的竞争力,也填补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缺;纳米颗粒物孕育增强抗磨白口铸铁关键制造技术,在山东开泰耐磨件精铸有限公司得到了应用,生产抛喷丸设备的叶片、分丸轮和定向套的耐磨性能得到了提高,产品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并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自2008年以来,王守仁教授经产学研深度合作,使开泰年产值从200余万元达到23亿元(2018年),现开泰集团成为国内最大的金属磨料生产基地,其抛丸机设备与产品产销量已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王教授说:“我叫守仁,守护的就是仁智礼义信,这是我一直坚守的。人要有仁爱之心,还要诚实,否则很难做成大事” 。

  郑庚修教授——两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说起头孢,几乎每个人都很熟悉,在如今的抗生素江湖,头孢类药物占据了半壁江山。但或许很少有人知道,在头孢类药物的生产上面,中国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尤其是在头孢类中间体以及原料药方面,如今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是占据主导性的。而要说起中国在头孢类药物研发方面的突破,总也绕不开济南大学的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庚修。从事头孢中间体以及原料研究几十年,他如今引领着世界的头孢中间体生产先进技术研究。郑教授主持完成的“第三代头孢抗菌素中间体活性酯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得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坎地沙坦酯原料与制剂关键技术体系构建及产业化”获得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郑庚修与许多制药企业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也诞生了多家行业内的“国际巨头”,金城医药在郑庚修团队的技术支持下,是国家最大头孢中间体生产集团,活性酯国内外60%左右的市场供应都由该集团生产,其中头孢克肟活性酯和呋喃铵盐了占80%的国际市场份额,获得2019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齐鲁安替制药在技术合作企业的头孢他啶活性酯支持下,原料药在他定活性酯占了国际市场份额的约七成。

  “科技成果更好的转化也才能更好的推进产业的发展,反过来也继续助力技术的进步。”郑庚修介绍,这些年来,他与企业合作,完成相关产业化项目30余项,实现产值50多亿元,经济效益达十几亿元。

  “有课题要攻克,还要带学生,从早忙到晚,闲不下来。”虽然身兼双职使他比其他人更加辛苦,但对学科的热情是他心中不可抗拒的力量,使得他在产学研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不断进步。

  胡勋教授——80后的材料领域学科带头人

  济南大学材料领域学科带头人之一的胡勋教授,是位80后。

  胡勋教授主要研究生物质资源化、高值化利用,为国家能源战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济南十大千亿产业提供技术支持,为生态环境保护与美丽中国建设贡献科技力量。其研究方向主要围绕秸秆转化制备碳材料、碳基缓释肥料、液体燃料和精细化学品、污泥等固废资源化利用展开。自2006年以来,他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250余篇研究论文,文章被引用4000余次,H指数截止2020年4月为36,2019年以来5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文章。

  胡勋教授与山东八三石墨新材料厂展开技术合作,并获得了淄博英才创新项目支持。他针对企业目前异形石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石墨边角料,利用其自主开发的技术成果使其转化为高容量、高稳定性的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另外,胡勋团队与济南圣泉集团开展了产学研合作,针对企业在糠醛加氢过程中遇到的工艺问题,通过改进催化剂配方和优化工艺参数,有效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实现了糠醛在更温和条件下的加氢,可以降低糠醛加氢的成本,提高下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胡勋教授常说,“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真正爱国的青年科学家应当扎根中国,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科研梦想的伟大奋斗当中去。” (通讯员 刘珂珂)

责任编辑:殷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