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省派“第一书记”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鲁网9月30日讯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济南大学选派的第四轮“第一书记”进一步抓实基层党建各项工作,坚决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9年5月以来,济南大学选派的第四轮“第一书记”高卫红、刘庆红、张富来、杨进林奔赴莘县朝城镇陈庄村、梧桐寺村、西花园村、肖窑村开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工作。入村以来,他们能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不断探索和落实为民办实事的政策和思路,严格对照脱贫攻坚“五个明显”的目标要求和“五个振兴”的总体思路,逐项落实,逐步实施。
授人以渔,努力培育造血机能。扶贫扶志,力拔穷根。“第一书记”始终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通过扶技术、扶知识、扶思路,帮助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创造致富条件。
贫困户左兰居,老伴患有严重哮喘病,儿子天生二级肢体残疾,家里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同时种植了2亩的小杨树苗,但树苗间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第一书记”高卫红了解情况后,就打算从杨树地里文章,她帮助左兰居利用空闲时间把树苗间的空地清出来,翻地、打垄、施肥,经过几天的努力,一块块荒地焕然一新,形成了整齐划一、视觉美观的格子地块,然后在每一块地里撒上油菜、香菜、茄子、甜瓜等各种瓜果蔬菜种子,经过左兰居的精心管理,现在各式各样的蔬菜尽收眼底,应有尽有,吃也吃不完,左兰居就把蔬菜送给村民,现在这块地已经被村里作为人居环境示范点进行推广,并且受到县里领导的高度赞誉。左兰居高兴地说:“一年到头再也不用花钱买菜了,减少了开支,增加了收入,高书记说得对,政府给我送蔬菜,不如我自己种蔬菜”。救济救不了穷,改变贫穷永远要靠自己,外界的帮扶能解一时之困,却无法解一世之难,造血比输血更重要。
为了让群众牢记“发展要靠内生动力”的理念,树立群众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观念,培养群众主动学习生产技能,增加家庭收入,自去年5月份入村以来,济南大学第一书记多次到相关镇、市进行实地考察,学习产业帮扶的好项目和好模式,精心谋划产业脱贫发展渠道,经多次考察调研,第一书记决定带领村民种植即有药用价值又能做茶饮的苏北菊和北京菊,今年菊花市场需求紧俏,经济价值可观。
为解决销路,第一书记们和相关公司签订了保底回收协议,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4月份,第一书记们带领村民种植了100亩的苏北菊和40亩北京菊,经过村民精心管理,9月份菊花竞相盛开,景色美不胜收。白色、淡黄色的菊花相互掩映形成一片花海,清香扑鼻,令人陶醉。
北京菊的采摘周期为40天左右,每10天左右采摘一次,据村民估算,经过3至4次采摘后,一亩地大概能出3000斤菊花,按照每斤1.8元的保底回收价,纯利润能在四千元左右;苏北菊价格更昂贵,每斤大约4元左右,每亩大约能出2000多斤,纯利润能在5000元至6000元左右。老百姓心里乐开了花:“以前光种玉米小麦,一年忙活两季一亩地赚千把块,现在一季就能赚四五千,以前想都不敢想,明年我们还会扩大种植规模,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共同走上致富路”。“第一书记”们也表示,会培养好产业致富带头人,真正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切实增强贫困地区及帮扶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自身造血功能。
聚焦民情办实事,为民服务解难题。济南大学“第一书记”入村后,通过入户调研,根据老百姓反映最强烈最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努力协调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支持。争取到产业扶贫资金400万,分别投资建设田园综合体大棚和智慧物流产业园,每年为村集体增收40万元的收益金,保障贫困户的家庭收入;积极协调镇政府,争取到户户通“胡同水泥硬化”工程,使老百姓彻底摆脱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出行困难;优先争取到“井井通”工程,为村民普通用电和农田机井进行维修通电、变压器增容、架设电线电缆等,使村民可以更方便更快捷的进行农田灌溉,这项工程造价约400多万元;利用扶贫资金为老百姓修路12.8公里,打井13眼,建健身广场4个,修下水道10公里,道路两旁铺设花砖10000多平方米;为老百姓进行健康查体,为大家免费查血糖、血压、心电图,进行名家问诊和发放药品,使老百姓足不出村就能免费看病。老百姓高兴的说:“第一书记给村里带来了很大变化,路修好了,路灯竖起来了,监控安上了,绿化做好了,下水道都铺好了,还到村里给老百姓检查身体,我们感谢共产党给我们派来这样的好书记”!
扶贫必扶智,教育要先行。“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要从根本上改变村庄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提高人们的教育文化水平,济南大学的“第一书记”尤其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入村以后,“第一书记”优先成立了农家书屋,通过争取各方资源增加图书的数量,解决了农民看书难、借书难、买书难的问题,同时制定了定期借阅制度,引导村民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第一书记”特别注重村民在养殖、种植方面的阅读,组织广大群众多读书、读好书,让他们在读书中增强致富本领和脱贫致富的信心,让农民学会自我发展,增强自身脱贫致富的能力。
“第一书记”工作队在做好“抓党建、促脱贫、促乡村振兴”工作的同时,突出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结合专业优势,开展了全方位的教育扶贫,推动了帮扶村教育事业的较快发展。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利用寒暑假期间组织济南大学大学生“义务支教”志愿者,为村里的中小学生进行授课辅导。
济南大学的 “第一书记”刘庆红,在大学里教授数学课,她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每周坚持辅导孩子学习,疫情期间孩子们无法返校上课,她就挨家挨户收集孩子们的寒假作业带回驻地认真批阅,回村后找学生逐一讲解、改错,同时联系大学生开展线上云课程辅导,并且在中高考期间,专门为毕业生提供考学咨询等,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作为高校派驻的“第一书记”,济南大学工作队积极发掘行业资源优势,在派出单位和帮扶村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搭建多个教育帮扶平台,制定多项帮扶措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为改变乡村教育落后面貌做出了贡献。(通讯员 刘珂珂)
- 济南大学建强水安全保障学科群 为守护黄河安澜贡献力量2024-02-18
- 济南大学这个学生团队用AI赋能精准诊疗眼底疾病2023-03-29
- 产教融合再开新花!济南大学获批第二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2023-01-18
- 济南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2023-01-12
- 济南大学人才队伍建设卓有成效2023-01-09
- 济南大学学生创业有了“创客之家”2023-01-03
- 协同融合:科技成果转化的“济大路径”2022-12-13
- 济南大学与附属学校联手打造“教育家书院”2022-12-01
- 济南大学的这个女生自主创业——用人工智能助力肿瘤早筛2022-11-25
- 济南大学的这个教授——山东省80%以上的水泥自动化生产线都出自他手202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