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状元”笔记不必盲目追捧
中国教育报
学校内部笔记一代传一代的传统早已不算什么新鲜事。唯一不同的是,笔记由于被贴上“状元”标签后身价倍增,成了火爆商品。很多专家曾对“状元”笔记质疑,觉得高度个性化,难以为我所用,买来意义不大。笔者认为,成绩优秀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总结和归纳能力,能比较全面地将课本的知识结构和重点内容整理并记录下来,这对学弟学妹们的学习大有裨益,可达事半功倍之效。“状元”笔记成为商品不可怕,需求是市场的土壤,商品化不会削弱“状元”笔记让更多学生获益的事实。
换而言之,“状元”笔记的来源并不重要,如何使用才是关键。需要指出的是,文科“状元”的笔记比理科更有借鉴价值。毫无疑问,文科知识更多讲求的是知识的积累、记忆和理解,同时要求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及老师所讲相关课外内容之间的联系,而这些恰好是一本优秀笔记包含的基本要素。以语文为例,高三学生在整个复习周期中,会总结易读错写错的字词、易理解偏颇的成语,以及文言文中实词虚词的意义分项等内容。这些都是老师多年备考经验的总结精华,优秀的学生笔记将这些必备知识点进行最完整的记录,自然也为下一届考生节省了更多时间,也是对不同老师备考经验的完备补充。理科则不同,它更偏重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题目变化度高,学生笔记更多是对错题的记录和正确的演算过程,不同水平的学生自然有不同的错题难题范围。因此,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而言,理科“状元”笔记借鉴价值不大。
同时,不必盲目追捧“状元”笔记。笔记的基本作用是强化记忆功能,因此别人的笔记再好,对自己而言,永远是查缺补漏的参考工具,做好个人笔记才是学习的根本。等到课下,按照既定的学习规律和方法整理笔记时,才是“状元”笔记发挥作用的最佳时段,我们可以用它弥补课上不足、调整学习思路、重新规划重点,从而达到最好效果。因此,自我笔记永远是学习之根,决不能过度依赖他人笔记,甚至为此改变自己固有的学习习惯和计划。
唯一令人担忧的是,“状元”笔记商品化可能因为商家过度追求商业利益,导致“状元”笔记的质量和真实度下降。对此,笔者建议最好选择手写或是复印手写的笔记,这样的笔记相对真实。同时,不必过于在意所谓名校的标签,因为那不过是商家炒作的噱头而已。
- 破解辅导员“吃青春饭” 天津大学出实招2024-02-18
- 天津市学生主题年画作品即将展出2024-01-29
- 河南夏邑:校园非遗展演 滋润学生心田2024-01-22
- 七部门发文加强高校学生宿舍建设 推动招生计划安排与宿舍面积达标挂钩2024-01-19
- 济南大学筹集19万元助学善款帮助贫困学子归家2024-01-12
- 转给师生家长,来看中小学生寒假安全提示12条2024-01-11
- 山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工作的若干措施》2024-01-09
- 回到课堂 迎接明天——甘肃积石山县中小学有序复课2023-12-29
- 多所高校尝试取消绩点 大学生不再"绩点为王"?2023-12-26
- 齐鲁医药学院两支队伍在“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项目大赛中获奖202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