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要闻 > 正文

以“孩子的心灵”应对入学

2019-06-24 09:56: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想必很多家长都被推荐读过《牵着蜗牛去散步》这首诗。一路走来,许多家长发现,是孩子教会了大人慢下来、等一等。在入学准备过程中,孩子就是那只小蜗牛,每一小步都是他人生感悟的积累。作为家长,如果能静下心来了解孩子的想法,家长或许就不会太过焦虑,孩子也会更轻松一些。

  童眼观入学

  “入学”对于幼儿园毕业班的孩子已不陌生,他们对于“上小学”充满复杂的情感。不同的情感深处隐藏着因人而异的入学需求。

  儿童心声之一:“上学前我要准备一个漂亮的书包”“我认为上学前要准备好各种用品”“我要准备好书本,买一个喜欢的饭盒”……从孩子的话语中可知,物质准备是他们认为很重要的问题。

  儿童心声之二:“我想看看小学是什么样的”“上学前我想要练习当好升旗手”……从孩子的话语中可知,他们关注的是经验性准备,如参观小学、体验当升旗手等。

  儿童心声之三:“我想学会跳绳,这样上学后我可以和交到的新朋友一起玩”“要先学会整理东西,我的本和笔总丢”“要学会听课”……从孩子的话语中可知,他们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对自我有清晰的认知,看重能力准备。

  家长入学焦虑与孩子入学需求错位

  我们发现,尽管许多孩子对入小学充满信心,但家长的焦虑情绪仍普遍存在。首先,多数家长都担心孩子入小学后跟不上学习进度,于是过早让孩子摄入超负荷的知识,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负担。其次,家长认为,选择一个“好学校”是起点,于是产生了择校焦虑。再其次,一些家长存在从众心理。进入大班,班上有一个孩子补习小学课程,其他家长也会蠢蠢欲动。

  然而,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发现孩子关心的更多是入学准备中的自我体验感与效能感的提升,家长的焦虑致使其对入学准备的关注点与孩子的真实需求有很大程度上的错位。

  在大人眼中,一纸一笔或许只是普通的学习用品,但在孩子眼中,它们却是相对于玩具更高一级的成长见证。所以家长不应单纯地满足孩子对所需物品的需求,还应理解他们对这些学习用品所赋予的内在情感寄托。

  同时,孩子自身能够认识到小学与幼儿园是存在差异的,因此会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期望,家长应对孩子多给予鼓励,并为其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创设良好的环境。

  平等交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良好的交流应建立在平等关系之上。当家长有意识地和孩子“平起平坐”的时候,才能读懂孩子的表情,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家长可以通过亲子阅读、亲子游戏、亲子绘画等方式,渗透入学准备的相关内容,使孩子自然而然地了解小学。在此过程中,家长不是“先知”,而是与孩子一样的探索者,需要与孩子一同去认识、发现小学的真实样貌,去感知、讨论入学的一系列问题与疑惑。在入学准备过程中,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主动探索的条件和环境,从物质准备着手再到入学所需的经验、体验等经历准备,直至思考入学所需的能力准备。有条件的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去即将就读的小学参观了解,尽早熟悉小学环境。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徐英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