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要动真格不仅是分科问题
12月5日,教育部(微博)副部长刘利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教育部已经完成制定考试招生总体方案,即将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次的总体方案包括小升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和高考(微博)改革办法等多个配套实施意见。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是关于高考改革的,比如“创造条件让学生一门两考计最好成绩;探索外语科目一年多考”等。(相关新闻见今日本报A03版)其实类似“一年多考”“择优计分”的改革意见,几年前就有了,也引起过讨论,但最终也都莫衷一是,不了了之。这种教改方向得到的结论仍是“短期内也难以推行”,因为“从高考改革来看,考什么、考几次都要取决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整个步骤,因此不能将此事看做一个单一方向的改革,需要全盘考虑。”
这次教育部再次明确这一改革方向,应该是经过几年的综合考量,确定下的有一定社会共识的基本改革意向。但是,如何推行,何时推行,却仍然需要具体的配套方案来辅助。在没有见到配套细则前,先不要太乐观。
高考改革要动真格,不光是学习科目的分合与考试项目的加减问题。分科利弊,各方争辩多年,从推行通识教育,培养通才、全才的角度讲,不分科当然更利于学生成长。只是,这仅是理论上而言,应试的现实中,不分科也许只是意味着应试科目和学习强度和成本的增加。至于“减少科目”,其实在你过去高考改革中,类似的努力一直没停过,从7门到6门,再到3+X,而应试的内核并未改观,高校招生录取,还是锱铢必较,每分必究。
值得注意的是,刘利民提道,“今后考试主要要考查学生高中学业完成情况,将分别采用合格和等级方式来呈现考试成绩,不再用百分制,避免‘分分计较’”。让学生根据兴趣、志向和优势,自觉选择部分等级性考试科目来参考,每门学完即考,“一门一清”,避免“一次考三年”的压力。
不用百分制,而是等级式,这样的改变令人眼前一亮。只有两点疑问,一是,会不会面临当年“不让排名次”“不分快慢班”时的执行尴尬?二是,没有具体分数后的公平考量,比如当年的“三模三电”高考加分乱象如何规避?当然,不管如何,至少改革方向是令人向往的。
改变“一考定终身”,会不会沦为“多考定终生”,将一考的压力分摊甚至叠加到多次考试中,也值得追问。多考是减负还是增压,或许取决于,招考分离的程度。如果高校招生自主权,和考生报考选择权不能随着改革而增加。那么即便“多考”,压力恐并未减轻。一次集中招录,和之前高考并未有本质区别。
改革要深入,教育行政放权就是绕不开的选择。既然要尝试抛弃百分制应试,既然让学生根据兴趣志向选择科目,那么在最终报考上,也该改变过去的以分数和学校录取线来填报志愿的做法。“多考”必须对应多次选择、多次录取,建立起全新的多元的招生和评价体系:这样的高考改革,才能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此外,人大招生处蔡荣生丑闻,也警示我们作为高考改革的一个先行探索——高校自主招生,必须有完整的制度性约束,比如招生程序公开透明,招生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除此之外,与之相关的社会评价体系也必须随之改变。现实社会中,用人单位招人唯文凭论,唯名校论,已构成高考教改的观念性障碍,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这种观念影响下,都难以打破原有的教育格局,所谓高考改革的价值自然也会受到影响。以此而论,高考改革要动真格,显然不光是分科问题,它更是一场关乎整个教育价值取向以及相关配套制度的“革命”。
责任编辑:王丽雪
- 七部门发文加强高校学生宿舍建设 推动招生计划安排与宿舍面积达标挂钩2024-01-19
- 7798人!齐鲁医药学院2023年招生录取工作圆满完成2023-08-23
- 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十问十答来了2023-06-25
- 2023中外合作办学宣介展将于6月26日-30日在线举办2023-06-21
- 上戏高考须达一本线?校方回应:系误读2023-02-21
- 职教高考,如何拓展人才成长宽度2023-01-10
- 教育部召开视频会议部署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安全工作2022-11-21
- 山东英才学院第3次志愿计划显示缺额1341人 学校称“实际已经快招满”2022-08-05
- 教育部提醒:警惕“野鸡大学”招生诈骗陷阱2022-07-29
- 今年全国技工院校计划招生140万人以上2022-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