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驿站”乐了“一老一小”
通讯员 张玥 中国教育报记者 陈朝和
“婆婆快走,咱们各自的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周末到了,成都市新都区石板滩街道石林村11岁女孩黄政蕊像往常一样招呼着奶奶,她要去“假日驿站”学习书法课程,奶奶则去老年活动中心跳健身操。
在石林村,像黄政蕊和奶奶一样的“学伴”并不在少数。近年来,石林村大力推进“一老一小”金色全龄友好的“七彩社区”建设,“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温馨场景正在这个美丽恬静的村落上演。
石林村位于新都区石板滩街道东侧,由于距离新都城区和成都市区较近,村里年轻人多会选择进城务工,该村的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老少多,壮年少”的特征。因此,如何让石林村成为“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全龄友好社区,成为该村绕不开的发展问题。
此时,村上有一位“成都好人”张义洲,他的提议为石林村构建全龄友好社区提供了方案参考。
“针对老年人,我们可以开展科普、防诈骗等主题讲座,组织老年人进行歌舞、手工等有益身心的活动;针对少年儿童,我们可以在社区(村)开展各类寓教于乐的活动,充实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张义洲说。
张义洲的想法很快得到了村“两委”的支持。为服务好“一老一小”群体,石林村集结各方力量,于2022年3月建成“假日驿站”,同年12月完成老年活动中心建设。随着两项民生工程落地,“一老一小”服务实现从“有”到“优”的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暖心力量。
仅仅依靠村里的资源,难以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和受教育需求。石林村驻村选调生冯波和魏爱松觉得,利用各自的高校资源开展校地合作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2024年,在冯波和魏爱松的联络协调下,石林村和高校的“双向奔赴”开始了。当年暑期,四川师范大学商学院春晖志愿服务队来到石林村,围绕当下农村社区普遍面临的卫生环境、老年人生活保障、电信诈骗等问题,为村里老年人带来系列科普讲座。
今年4月,电子科技大学后勤保障部来到石林村,与村委会签署共建“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协议。根据规划,未来,该校的大学生将在此开展农事实践、知识反哺等活动,在劳动中感知乡土脉动,在交流中传递知识火种。
“未来,我们将继续完善全龄服务体系,让每个年龄段的村民都能在家门口实现老有所乐、幼有所育。”石林村党委书记林望明说。
- 寒假来了,预防孩子的寒假综合征要早行动 | 寒假健康提示2024-01-24
- 多措并举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2023-10-10
- 专家引领,打造语文课堂教学新样态2023-06-25
- 做好加减法 打赢“双减”战2023-03-08
- 国家老年大学成立,一文带你了解这个学校2023-03-07
- 江苏泰兴:“梦想小屋”帮困境儿童圆梦2023-02-22
- 李永智:智慧教育是数字时代的教育新形态2023-02-16
- 有序恢复线下教学活动后 网课如何持续助力教与学2023-01-11
- 数字技术普惠乡村科技教育2022-11-25
- 【小博小雅寻访团】参观地质博物馆 感受神奇大自然2022-11-10